对话。相互间的交谈。互相接触、谈话,以交换想法或意见。有发言者,有听众。
由此可见,对话的主体是两人之间,而且必须有相互间的交流。
你有没有这种时候,每次与他人就一件事持有不同意见时,双方探讨许久,最后不得已的结束话题,或许是你说服了他,也或者你同意了他的观点。但是当你独处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当时若是这样子说会不会更圆满,若是用其他观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惜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有原始的话语脱口而出。各种纷杂的想法在脑海中里翻滚,纠结于当时的自己的口笨或者思维的不顺畅,叹息不已。
每当处于谈判或者与人交流时,你有没有想要掌握主导权的想法,希望一切按照你的想法进行,可是却困难重重,支持者甚少。
直到读到了美国作家约瑟夫·A.德维托著的《掌控对话(高效的沟通技巧原书第4版)》,方才醍醐灌顶,理解了沟通的奇妙之处。约瑟夫·A.德维托是美国知名传播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名誉退休教授,美国传播协会成员。数十年来一直从事传播学、媒体、演讲和修辞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的这本书提供了专业且合理的对应解决方案,用以解决职场人际沟通或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上遇到的障碍,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包容性与共情能力。
我们生活在世间,沟通就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与人沟通,更与世界沟通
你有没有突然社恐的时候,每当让你跟对方交流的时候感觉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抑或交流的时候总是处在下风,被他们说一句话就不知道如何回答,磕磕绊绊的,这种时候你可能会归咎于准备不足,或者对方的问题太刁钻。实际呢,你有真正重视这次交流吗?你有做过充足的准备吗?
人际沟通的不确定性
一句话,不同的语境下各人听出不同的意思,做出不同的理解。有时候我们往往以直率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喜欢与这种人交朋友,不喜欢绵里针的人,可是性格直率的人的朋友真的多么,也许会有,但是细算下去,深交甚少。毕竟我们虽然很开心有个朋友,但是互相刀来刀去,有时候也会厌烦。恶语伤人六月寒,虽然明知道是在为对方好的情况下发声,可对方依旧听着不舒服,一番好意化为流水。因此沟通中的适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了解的基础上,不了解的两人之间的对话交谈可能是牛头不对马嘴,也可以说是对牛弹琴。
说在开始一场谈判之前先要做好调查,这个调查不止是系统的调查,更是深入的了解过对方的文化背景,仔细到说话习惯乃至肢体语言的习惯。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亦是尊重自己。
有效倾听
我们大部分时间的聊天对话,还忽视了最主要的一点,倾听。
倾听一切可能掌握的声音,并从中掌握主要的信息。
我们往往是听到对方的发言后脑海中就开始思考如何接下一句,却忽略了其中的深意。有时候听比说更重要。
人们经常强调在交流中‘三分说,七分听’,阅读《掌控对话》,你能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沟通中我们不是靠夸夸其谈来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反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更能不知不觉地得到想要获得的。
当我们的情商与智商尚未到达现在层级的时候,学会倾听更是能在交谈的时候处在不至于过分退让的地步。
你有没有在聚会中侃侃奇谈,长篇大论发表了一通,但是对面的听众认真倾听者甚少,大家反而各自小圈子交流着。是你的话题不新颖,没有重点,还是你的讲述有问题。都不是,交流是要相互的,只有你在说,对方没有反馈显然你说的内容让他不感兴趣,或者你没有留出让他们反馈的时间。
因此在倾听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当某次沟通交谈你认真倾听并记录了下来,等到下次提起来的时候,你会快速的从记忆中翻找出对应的话题,这样子对方对感觉他真的是在认真听我说话的,你是非常礼貌与道德的,因此良好的沟通渠道不自觉的建立起来。
有效的倾听者既倾听自己又倾听他人。
积极倾听
通过积极倾听,你让说话者知道并肯定他的感受,特别在你的朋友对你哭诉生活的坎坷,或者吐槽公司的不平之事,你的倾听能使他探索自己的感受和深层想法,从而使他的心情逐渐归于平静,迎接下次的挑战。
在对方发言的时候适当地点头表示我正在认真听,但是就算你的思绪已经飞到天外去,也要以适当的频率点头,这样子对方也能继续开心的说下去,因为他得到了你的反馈,而且若是一个话题你感觉他欲言又止,显然还想要继续的时候你可以伸手示意他继续。或者发表下浅显的想法,如此下去你们的交流会越来越顺畅。
同时也能对他的话语换位思考,更能深入地理解他的意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发生在积极倾听的前提下,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