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芸璐 张智欣)“赓续文脉,同行致远。”湖南省湘潭市石鼓镇的油纸伞,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手工艺术。近日,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湘潭市调研小组来到了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探寻石鼓油纸伞的传承故事。
石鼓镇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油纸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石鼓油纸伞这一穿越六百余年的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民俗底蕴,在2015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石鼓镇的石鼓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油纸伞。调研小组的成员们走在街道上,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制作油纸伞的家庭工坊。工坊里手艺人坐在一起,相互配合,手上的动作娴熟老道——钻孔、拼架、穿线、上伞面……在手指纷飞间,一把艳丽多彩的油纸伞便制作完成。走访近十家油纸伞工坊后,队员们了解到,目前掌握制作油纸伞传统技艺的匠人大多都是从老一辈那里传承这门手艺。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新兴的油纸伞不再仅仅以纸作伞面,而是逐渐采用塑料或绸布等更结实耐用的材料。这加强了油纸伞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同时也满足了其商品化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油纸伞制作技艺,团队成员继续前往湘潭县石鼓油纸伞(布)非遗工坊——石鼓工坊进行参访。在油纸伞手艺人的指导下,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制伞工艺。“工序七十二道半,搬出搬进不肖算。”据计算,从选竹到制成一把油纸伞,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糊伞面、上桐油,这些看上去十分简单的操作,只有实践过才明白,想要掌握这门手艺还需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在油纸伞手工制作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就要从头再来。
“现在年轻人做这个的很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在做了。”在工坊里,队员们采访了手艺人周阿姨。对于油纸伞的传承现状,周阿姨感到十分惋惜。她表示,虽然仍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项技艺,但大多数情况下,这项传统技艺仍停留在家族内部的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愿意留在石鼓镇学习油纸伞制作的年轻人则越来越少。
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能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和创新。油纸伞手工制作技艺传承所面临的挑战,让我们明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保护民俗文化不仅是当地居民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