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到十点君推送的一片文章《所有告别里,我最喜欢明天见》。这样的标题,引起我的好奇心。点开以后发现是有关一篇亲情的文字。文笔细腻,真实的故事,却不经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记忆里,她很瘦小,因为被裹过脚,后来虽然放开,可骨骼已断,所以姥姥走路都是步履蹒跚。她温柔、节俭、勤劳、更多是无言。
脑海里,我小时候从河南回老家,因为计划生育及我爸爸的奶奶去世。把我和我妹放到了姥姥那里。认生的妹妹一直哭闹不停。而我似乎有着天生的感知。知道她是我的亲人。安静的坐在她身边。那是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有了姥姥这个概念。
爷爷说,他们去姥姥家接我回家时,我在姥姥怀里哭个不停。怎么说都不愿意跟他走。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成了爷爷口中,你姥姥最疼的孩子。那时候我并没有什么记忆,这些都是后来爷爷和奶奶口述的。
后来大了一些,暑假回去在三姨家小住。三姨家没有姑娘,很是疼我。只是,生在农村,总归是要干活的。有一年暑假去,中午的时候我们几个孩子还在田地里除草。姥姥单独去找我和我妹妹去吃饭。看到正中午我们还在田地里一个个小脸通红。回去把三姨说了一通。后来姥姥喊我去她家吃饭,我和妹妹总是很不情愿,总觉得姥姥家吃饭很没劲。后来才发现多么的珍贵。
姥姥走的时候,我上初二。刚好是下午的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我爸告诉我说,你姥姥不行了,已经走了。眼泪抑制不住的流着,整个一节课都是抽泣。前后左右同学都是问怎么了,都在说是我爸骂我了。他们一声声的关怀,更是让我不能自已。
那是我这一生中第一失去亲人。那是我从未有过的不知所措。
得知消息后的第二天去到外婆家时,她躺在大舅家客厅的地上。一副草席盖在身上。小姨说不让我看,怕我害怕。我执意要看姥姥最后一眼。我妈陪着我,掀开草席时,没有一丝的害怕和恐惧。苍白的脸,没有一丝的血色。依旧是那么的瘦小。
姥姥走的很安祥。妈妈那时已是红丝布满整个眼睛,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走吧。我再也没有忍住眼泪。
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后来的一天,我将要去面对身边至亲生老病死。我该怎么办?
现在的我们为了梦想,为了生存在不同的城市漂泊着。家成了这一生回不去的记忆。我们回去的只是家乡,却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味道。
今天算起,姥姥去世已经11年了。心中的思念从未停止。
此时此刻,我在江苏昆山。初秋的天气如孩子的脸庞。时而欢喜,时而大雨倾盆。现在窗外雷雨交加。就如11年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