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日记之五:谁能拯救我的父老乡亲?

国庆中秋双节放假,我得空儿回了一趟老家。这一次,由于父亲生病刚刚出院,所以,家里的大事小非,我经手了许多,这让我平生第一次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度了解当下的乡村。

当然,考虑到要多照顾一下刚刚出院的父亲,这一次,我计划在老家的日子,也比正常的国庆假期多了好几天。

突然丰裕的时间里,我除了帮父母干农活儿,还跟着父亲去了几趟县城的农贸市场。我的想法:今年父亲身体不方便,那就趁我在家的这段时间里,最好能把他侍弄的菜园子清空。所以,开始付诸于行动的我,连着好几天,都早早起床,把头天下午码得齐整整的新鲜蔬菜,送到县城的农贸市场售卖。

在这里,我不但帮父母卖掉了好几车新鲜蔬菜,而且,忙里偷闲,我还了解到:这里单价1.6元一斤的大蒜,在上海的菜市场,可以常年卖价7元;我更看到,在上海的水果铺里,一斤3~4元的柿子,因今年河南柿子大丰产,上好的柿子,即便是装到红色的网袋中,无论包装多么漂亮,也没有卵用,任凭你一车车拉到县城的贸市场,最多也只能卖2分钱一斤,而且,当卖家光顾你的柿子摊时,他那高傲的样子,常常是嘴角一撇:“给我送到大货车上!”

切!这情形当场气得我就吹胡子瞪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当时。

在秋收后的这段日子里,我家乡的邻居们,他们卖了金灿灿的大豆,黄澄澄的玉米,饱满的花生,还有犹如聚拢一起开会的大蒜,不管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如何吧,一句话,收获的喜悦,永远是令人心醉的,比如说我家东边邻居,他今年承包了别人家的田地,那天中午他家买花生,我亲眼所见,3块钱一斤的花生,他竟然还卖到了好几万块,说不高兴,去看看他额头绽放的笑容吧,真的很让人高兴!

可是,这农村里种地,到底能赚多少钱呢?不怕您笑话,这个帐还真不能细算!

毕竟,依我之见,农村里种地,如果算真账,分分钟的时间,那就会像两个好朋友合伙做生意,一旦帐算得太清楚了,真的是伤感情。

还说今年种地最让人引以自豪的花生吧。

一亩地,抛去种子、化肥、农药、浇灌等等乱七八糟的投入,一年的净收入,顶到天上,最勤劳最讲究科学种地的户家,最多能赚现金1500元,这就是当下纯粹靠土里刨食的实际收入情况。

如果,农民兄弟一点儿也不外出打工,不想点子做点儿买卖,一大年的时间,完全靠一家一户几亩田地不到一万元的收入,别说生病治病了,恐怕就算是想吃饱穿暖,大概也成问题。

难怪,我的一个堂哥,曾经带着悲伤的口气对我说,因为今年猪肉贵,不怕人笑话,他已经大半年不知肉味了!

听了这话,我虽然当时也是心中一惊,但实话实说,我还是很当真这句话的真实性。

为了迎接秋播,这一次还乡,我还有幸光顾了县城的种子公司。在这里,令我感到诧异的是,我竟然有机会看到了县城种子公司曾经的旧时模样。

储存种子的仓库,开票交钱的窗口,那高高的台阶,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诸多城里人嫌弃乡下人的伤心回忆,只是,如今这县城种子公司的破败景象,实在令我难以想象。

毕竟,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县城,一个堂堂7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当地的经济发展,不靠种子,又靠什么呢?所以,我印象的县城种子公司,应该比较高大上,可是很不幸,在我的老家,我又一次吃惊地看到了破败的县城种子公司,好在,在县城种子公司周边的私人店铺内,人们还可以买到据说是上好的小麦种子,不然,真不知道,偌大的县城,老乡们渴盼的高产种子,谁来提供?

载着种子回家路上,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此偌大的一个农业县城,传播种子的力量,竟然把重担压在几家私人店铺的肩膀上,那么,管理这个县城的那些官老爷们,据说他们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很想知道,此刻的他们又都在忙些什么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主席对农村经济的厚望,可是,在今天,当我们突然发现,这个曾经的广阔天地,经某些人的手,广阔的路,已经变得越来越窄,长此以往下去,那么,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们,谁有能力帮他们实现拥抱美好未来的理想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