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童时代,启蒙老师总是会教导孩子,长大了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人们在成年以后,有的人有才无德,有的人有德无才,有的人无才无德,能做到德才兼备的人并不能算是多数。现代教育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孩子,或者应该说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呢?其实,古人所说的德才兼备,指的是一个人在四方面的综合素质,那就是:德、理、情、智。
德为人本,理为人心,情为人脉,智为人术。四者齐备则为得道之人。
首先是德。在现代社会人们看重的是金钱和利益,而中华传统文化看重的却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悠悠中华历史上,每一个留下自己英明的豪杰,都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令人感叹。他们所做的丰功伟绩都是以他们弘扬传统的美德为基础的。道德是指引人们行走于人世的明灯,道德品行卓越,人们脚下的路就走的正,走的直,走的稳。想一想如果人们的思想中充斥着金钱和利益,把传统道德观念置若罔闻,那样的人间该有多么的可悲~
第二项是理。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他曾经教导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不知为什么这句话在我的心里影响可谓深远。在我的前半生,为人做事、学习工作,没有任何时候忘记这句话。它不但使我做事有原则明道理,而且任何情况下无论做什么都有根有据、有条不紊。这样的人生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第三项是情。记得那首《梅花三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个“情”字牵动着世间人心。情,如此动人,为什么要把它放在“理”的后面?那就是如果不讲道理的“情”,既为乱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不能越过一个“理”字。如果是越理的情,就是把真的假的情感摆在了不受约束的位置,那就不再有原则,不再有限度,那会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没有条理的紊乱。后果可想而知~
第四项是智。人们总是认为一个人够不够聪明很重要,然而实际上在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中,它只能排在最后。因为大多数人的心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与前三者相比,用智来区分人大多是把人按照不同的指标区分为一个个相近的群体。人的成功主要在于他的努力奋斗。就像爱迪生所说: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一分的天份。这一分的天份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智”就是你会运用思维的方法,因此智仅仅是人之术。
如果一个人从幼时就开始以心养德,心明理正,驾驭情感,磨练心智,当自己德、理、情、智四样素质齐备之时,便是得道之人。会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意志,也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人生的高度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