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迎接晨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经典迎接晨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循着声音而去,达活泉湖畔的绿荫下,正有一群诵读经典的朋友。 他们依石而聚,或坐或立,读国学,诵经典,朗声阵阵,悦己怡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国学是什么? 可以这样认为:

     是弟子规,是三字经,是千字文,是百家姓,是四书五经;

     是唐诗宋词,是元代戏曲,是明清小说;

      是孔孟老庄,是诸子百家,是才子佳人,是梅兰竹菊,是琴棋书画;

      是孔仲尼,是李太白,是白居易,是范仲淹,是曹雪芹,是梁启超,是周树人,是陈寅恪,是季羡林。

     国学之大,浩如烟海;国学之广,博大精深。“国学”是什么或者是谁,我们可以探究不深,我们只管诵读,不必咬文嚼字;我们只有身受,静心修身。因为,国学就在我们向善的行动中,智慧的考量中,逍遥的充实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国学热的兴起,似乎是一颗浮埋的种子要萌发,又如夏日般燥热后对于一阵清风的喜欢。或者,简单说,心灵饿了,需要它了。那么,加入早晨诵读经典的队伍,将是怎样的美好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    第一天:三人行。经典诵读是有三个佛学爱好者发起的,他们正值中年,有工作,也很忙。为何发起经典诵读呢?其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的:“什么时间看到公园里晨练的是青少年,晨跑之后在大声的诵读经典,那么,国家的未来就有希望了”。这不是演说词,不是吹大话,是实在的家国情怀。

     第二天: 还是三人,依然捧书诵读。只是多了一些好奇围观者。

     第三天:早晨六点,如约而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围观者加入了诵读。晨曦之中,绿茵之下,诵者已成队伍。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再后来, 有儿童加入,有美女助阵。童声柔美了经典,队伍呈现出勃勃生机。

      绿荫下的背影如此美丽!

图片发自简书App

。     第十天。 参与者带着孩子,叫着邻居,丈夫挽着妻子,老者带着垫子,不一而数。可赞的是,有一位孕妈妈的加入,这可是良好的早教啊……

     一夏的坚持,一夏的情怀,成就了一支乐学向善的队伍,成就了一个微信群的诞生。“德馨社”,读经典,乐施向善,一路前行!

     有人说:有信仰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有人说:信仰就是人的仰望。也有人说:当下是国人信仰缺失的年代。是啊,或许信仰有所缺失。但是,正是意识到了缺失,才是信仰树起之时。其实啊,只要善根未灭,正念总要出现。我们所仰望的“仁爱”,“和善”,“孝悌”,“诚信”,不就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中吗?

     早晨,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晨光温和而美丽,晨风柔情而细腻。如果你不早起,你将错过那些美丽。而在这些美丽之中,最优雅高贵的当属绿荫下的经典诵读之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