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概括
本书关键词:
整体性学习;
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拓展最重要);
比喻/类比;
费曼技巧。
本书主要内容:
为什么很多知识我们经常会学了记不住?记住了不会用?用了又用不好?那是因为你的学习没有整体性,以至于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牢固。本书作者提出“整体性学习”的概念,告诉你学习过程需要分6个不同的阶段(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最终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拥有“结构”、形成“模型”、知识之间建立“高速公路”,这才是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最终形态。
1.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有目标)
这个时代,人们普遍会有知识焦虑,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学起来总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明确: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是应用。有了目标才能针对性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就像医生治病,知道了什么病才能开相应的药,使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不管你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解决一个技术的难题,为了学习一种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目标。先花一部分时间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再开始学习,永远不迟。
2.记住的只是“信息”,有用的信息才是“知识”(学对自己有用的)
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知识总量相对匮乏的年代,谁看的书多,谁记住的内容多,就拥有了相对的知识优势,这类人就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现如今,知识总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爆炸式增长,随便一个概念都能10秒之内在网上搜到相关的内容,你只需要掌握搜索的技能,并且利用组合搜索从浩瀚的信息库中提取出来你需要的那一部分,并加以总结和转化,加工后的信息,才是你自己的知识。
3.学习知识需要策略(掌握学习技巧)
前面两步弄清楚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还需要知道如何学。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三者必须匹配起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首先需要对学习资料进行筛选,获取有效的学习内容;然后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包括横向拓展、纵向拓展、深度拓展),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知识内部形成结构,对知识结构抽象简化得到模型(比如SMART模型,PCDA模型等),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建立高速公路(即通过类比或比喻,用已经透彻掌握的知识或生活常识来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是应用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找到错误的联系方式(高速公路)并进行纠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4.方法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
网上有人说,本书作者斯科特·杨只不过比较会学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用很少的时间学习就能拿到A或A+的成绩,通过自学一年读完了MIT的计算机专业4年的课程并通过考试,并且开了一个自己的小公司,本身好像并没有取得什么特别大的成就,所以他的方法并不值得学习。但是我认为,人各有志,不要随便用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衡量一个人。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业绩突出的同事,有很多各个领域的大牛,各种各样的牛人都忙着走在通往更牛的道路上,很少有人愿意系统地分享他们取得成绩的方法,或者自己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方法让自己取得了成功。本书的作者把学习高手们普遍的隐性学习方法和策略总结出来,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适合在校的学生,也适合工作中的成年人,对绝大多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有效。也许,“整体性学习”策略能成为你手中的一件助你前进的利器。
5.全书导图
我自己看完书,习惯把全书做成导图,并且把那些对理解重要概念有帮助的观点和案例全部放进导图中,复习的时候只看导图就能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且存入云笔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
如果你自己恰好没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可以先从下面的导图开始,帮你对全书内容及主要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求知路上,希望能与你同行!
PS:图片直接点开或直接下载会非常不清晰,在点开图片后,点击“查看原图”,然后再放大查看或者直接下载,图片就是清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