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即将进入热闹的开学季,事实上部分大中院校已经开学了,中小学还在做最后的准备与等待。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年初突发的2019-nCoV疫情使所有集体活动行为与往年有了很大不同,这就是佩戴口罩、保持距离与定期消杀。这可能是今后长期将保持的一个态势。事实上,经过各方的努力宣传与贯彻,我所看到的范围是大家做得都很好,这是值得称赞的行为。根据我的工作了解所知,大多数机构和个体对消杀工作专业性认知度并不高,普遍存在盲目使用、滥用。在此,我想提醒一下:谨防常见认知误区,合理选择消杀,尤其是某些敏感场所。
1、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分很多种,要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类别。
消毒方法大类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其中物理消毒分光照、高温、超声、辐射等类别。
化学消毒是跟消毒剂密切相关的,不过有一些要借助物理设备发挥作用。消毒剂根据使用部位或环境不同,分为环境消毒剂、物体表皮消毒剂、人体皮肤消毒剂、伤口消毒剂等。 一定要根据作用环境、部位、可能致病菌种类来选择。
2、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种消毒剂
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一种消毒剂就足以应对。但是,要注意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或消毒方法,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提高敏感菌的抗性,或诱发突变产生超级细菌。
3、 效果虽好,不等于是选择最强的消毒剂,而是选择合适级别的消毒剂。
要充分考虑消杀作用的目的,与可能的影响,合理选择。尽管现在的消毒剂相对于药品安全级别要高,但不是所有的都达到人类的安全认知范围,要相信过犹不及,过度选择高级别的可能会带来其它潜在的危害。
还有,即使选择是合适的级别与种类,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浓度哦,可并不是浓度越高与有效,有的可能恰恰相反。
4、没有一种万能的消毒剂、特殊情况下,为达到最好效果,很多时候是综合使用。
很多时候,在一些洁净度要求高的场所,通常是多种消毒方法综合使用,达到高效,全面的消杀目的。
5、物理的消毒方法是首选,但有时候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在某幼儿园教室,校方似乎很聪明的选择了移动式紫外线灯光消毒剂,这似乎比化学消毒剂更安全?其实这个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很容易出问题。事实上我们去现场的时候,白天,一边开着日光灯,一边开着紫外灯,孩子们坐在教室的另一角。这是很危险的,紫外线的直接曝露短期可致裸露皮肤眼睛灼伤,长期引发皮肤癌,另外臭氧也对呼吸系统有刺激和损伤。所以,在幼儿园这种场所,这种消毒方法并不推荐使用,一旦疏忽甚至比化学消毒剂还危险。
6、少量多次消杀行不行?
不行,对有害生物消杀不彻底,仅仅是抑制了微生物,反复多次,等于是在人工诱导培养超级细菌。与其如此,在充分评价微生物的危害影响后,有些可以不做消杀。
最后,对于一些重要的敏感场所,建议还是请专业的消杀机构提供咨询或服务,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消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