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上视频里经常出现父母辅导孩子作业爆跳如雷。
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已经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在漫长的辅导夜晚里,家长们可以体验到困惑、失望、愤怒、抑郁、立地成佛等多种情绪,并且最终只能神神叨叨:自己生的,认命吧!
网上有一个家长因辅导作业情十大崩溃瞬间:

二
排除病理性的因素。
以Rutter为代表的英国儿童精神病学派将学习困难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称为“普遍性学习困难”
包括智力低下及普遍性学业成绩低下的有关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品行障碍可导致继发性学习困难。
狭义的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
主要包括特殊阅读障碍,拼写困难和数学困难。
三
心理学上的因素。
曾奇峰老师谈到情感隔离与学习时说,父母意识层面越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在孩子学习上面投入的关注度越多,表情越严肃,内心里面越把这个事情当回事,就表示有可能他想破坏孩子的学习,让孩子不要学习成绩好。在很多家庭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父母非常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的学习就是一塌糊涂,非常非常注意孩子的数学,但是恰好孩子的数学成绩反而不好。就是所谓的事与愿违。
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
精神分析的解释,一个原因是父母与学习的关系本身不够好,比如有很多小时候压制自己很多玩的乐趣的人,就是憋着劲儿学习,他们的确是学的很好,但是他们跟学习的关系不好,因为他们内心是仇恨学习的。然后在跟孩子的关系中,他们仇恨学习的一部分就会投射给孩子,所以在孩子上就展现了跟学习真正的关系——不好,表现为学习成绩非常差。我们看到的父母学习很好,也很有成就,但是孩子越来越堕落、越来越无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亲因为自己的人格发展的不是太好,自我边界不清楚,他可能在潜意识层面已经跟孩子有融合性的关系,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们为了防御跟孩子的过度亲密,而故意在自己和孩子之间摆上学习这样一个东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有好多事情面上和潜意识层面是反的。父母亲跟孩子有很多情感体验,但是他们害怕这种情感体验,所以他们需要用学习这样不带情感色彩的东西来隔离起来。
四
焦虑情绪。
在学习上面父母亲有可能比孩子有更多的焦虑,他们需要控制孩子,有很能多小朋友就说他们让爸爸妈妈内心平静的办法,就是坐在那里装模作样的看书学习,然后他们的爸爸妈妈就安静了,显然他们的关系就倒过来了。
应该是怎么样的?
应该是孩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焦虑,而父母在那里从容不迫,这样子就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安静的后方,他们就可以在前面冲锋陷阵。但经常的情况是,孩子只用了也许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对付数理化,三分之二的精力在对付父母的情绪。
那么怎么解决呢?
越是不健康的父母越害怕孩子成长。在孩子出现了学习方面的问题,父母亲要保持警觉,你们需要告诉自己说: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所以我建议父母还是要学一些关于育儿的知识。
五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一、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当家长们调整好身体与心理状态,踌躇满志地来到孩子书桌前,首先要摒弃吊儿郎当的做派,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部分孩子对不靠谱辅导家长提出了“控诉”。自己玩手机,让孩子在旁边写作业,这是在让孩子学会抵抗诱惑吗?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家长们如果决定要辅导作业,自身也要认真起来。
二、给予信任,平等交流。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讲解题目时难免缺乏方法。
三、营造氛围,允许孩子抱怨。在小学阶段,家长们需要费尽心力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既定事实,也是一个漫漫漫漫漫长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四、启发引导,放低期望。小学家庭作业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存在难度,数学由于概念抽象更是长期的老大难,而这也是一个必然要慢慢学习、克服的过程。
五、万一忍不住发火,要进行重建工作。让孩子确信你仍然是爱着TA的,而不是讨厌TA;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失控,平等地谈论家长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
要跟孩子确认是否已经“和好”,而不是自己单方面觉得完事儿了,如果孩子还有小情绪,也要积极沟通。
最后,教育,是一场自我修行。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