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解:解释前先说说一为何物。一是不了解道的时候的中间解释变量,就如同以太之于光,只起到解释作用。
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全句为,当年对道的描述为,天得道会很清爽,地得道会很宁静,人的精神得道会穷尽不神的根源,最终达到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按照道所指示的时令和土地条件种植五谷,那么就会收成特别好,粮仓充盈,诸侯和君主得道,那么天下就会政通人和。
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全句为,当这个完美的情况达到的时候,我们就说不要因为天已经很清爽了,就担心再干净些会把天擦出裂痕了,不要因为地已经很宁静了,而担心再宁静一些生怕发生什么让我们措手不及事情,不要因为人的精神得道会穷尽不神的根源,最终达到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了,就担心再这样就会出现不管用的情况,不要因为收成特别好,粮仓充盈了,就担心万一有一天没有粮食了该怎么办,不要因为诸侯和君王得道,天下已经政通人和了,怕自己身居高位会跌下来。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全句为,所以,价值高的东西是因为有价值低的东西有比较才能显现出来,大家的价值都高了,那么自己就会觉得自己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同理,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中间才能显现出其地位之高,大家地位都高了,就觉得地位高的人不过如此。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全句为,所以,诸侯和君王称自己为孤、寡、不榖。
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全句为,这说明这些诸侯和君王没有忘本,时刻牢记着他们执政的根基和基础是来自于广大的百姓。
故致数与无与。
全句为,到达了上述种种境界的诸侯和君王们,他们的致力于道的探索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是专注于治理国家达到政通人和的状态。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全句为,所以诸侯和君王们对自己的品行要求,就体现在不是像玉一样光洁而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而是像坚硬的岩石一样,牢固地守卫着自己那个追求道,探索治理国家达到政通人和的坚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