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词:划水。上大学来学会的第一个暗语就是:划水与水课。
凡是非专业课老师认真讲解,布置难度很大的作业,一般可以断定,此老师一定是新人老师,刚当老师没多久;而教学时间长的老师深谙水课门道,学生混得来成绩,老师也教的安心。军训的教官也是一样,训练积极,天天军姿、休息时间卡的死死的一般没当过教官。
一个不会“划水”的大学生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正如不会偷懒的教员不是老教员。中国人的逻辑就是这样,制度是制度,而人又会遵循另一套制度,规定不玩手机的高中一定没有人玩手机吗?在制度下,人的意愿会在制度间萌生出一套回避制度的新制度,比如学校规定不让带手机,但学生则会在自己的意愿下,玩手机、充电、藏手机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
总结一下,就是官方规定与人衍生措施综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规则。
官方规定学校要大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各种选修、水课被安排到课程,学生又根据自己的意愿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措施来应对水课,划水就成了一个新的制度。此制度不会明文规定,但却会因一个学校的内在文化和个人意愿发生传承,大二感染大一,大一自行摸索,划水就这样不断延续着。
提出一个问题:划水只存在于大学吗?
答案显而易见:并不是。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划水的本质是制度的意愿与人的意愿不一致或者发生冲突的产物。
有什么危害?
显然,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还不如在寝室呼呼大睡也能养足精神,要是遇见刚当老师没几天的,给你找事,还耽误成绩。若是你要说,那些课程本身也能学到东西呀。少的可怜的课时给你讲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除了些常识,还能学会什么,同时,从老师角度讲,用这么点时间给你讲老子本专业的精髓,你能听懂还两说,老师会不会讲还不一定。
如何避免?
这就交给全体大学生了。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
“划水”教会你什么?
无论什么行业,学会划水,是成为老员工的第一步,进步的负一步。作为管理者,别在无所谓的规定卡的那么死,但在某些规定上,一定要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