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会观察形形色色的行人。虽然素不相识,有一些人的形象却给我很深的印象和触动。他们就是年纪不轻的低头族。
手机、电脑都是好东西,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我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但是它也在考验社会人的自控和规划能力。我看到很多年轻的低头族,我不能认同,但是可以理解。年轻人心智不成熟,对铺天盖地的、充满陷阱和噱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信息流没有抵抗能力,看了这个想看那个,玩了一局想玩下一局,聊了一句时髦话还想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我对那些走在危险的马路上还要低头看手机的,已经成家立业的成年人很是不能理解。
是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过马路看手机?这么重要的事情一个电话解决,难道非要发信息?是有多么有趣的新闻,不能坐下来慢慢看?难道你不看一分钟世界格局就要改变?这些成年人就算是在学习,你确定这种努力不是给自己做样子,想要感动自己?
如果说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普惠效益,那么我想说,这个效益对富人更高,而对穷人更低。这里说的富人不仅是经济富足的人,更指代那些经济、精神都富足的人,穷人则相反。这种差异不是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划分的指向性目标,而是由人自动站队,进入的通道。
经济社会发展,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富人看来代表着危机和机遇,给自己指明目标。而在穷人而言,多数是井底之蛙见到天日后的迷乱和茫然。穷人一直以来在精神领域匮乏向外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更不舍得大肆享受生活。因此,当迈入繁荣的经济社会,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因为要开开眼界,不甘屈居底层而盲目跟风、贪图享受。而又因为给自己设限,告诉自己这些都是高不可攀的,所以我只体验结果,不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贡献。
穷人越穷,他越只能疲于奔命,在奔命中,自怨自艾,在感动自己的努力中虚度年华。他们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虽然出身低,但是我已经拼尽全力,我这么优秀和励志却依然得不到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命。但实际上,他们的觉悟无法平衡努力奋斗与享受的关系,沉溺在自己营造的“我如此努力”、“我如此辛苦”的氛围中。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到阶段性胜利,也感觉过程很苦。
富人越富,他们眼界越宽,看到的先进事物越多,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检讨愈加深入,更会产生无尽的追逐生命真谛的要求,从而翻山越岭,不断攀登。而他们这个过程,就如同登山,登山过程虽累,但想到高处无尽的美景,路上磨破了脚也忘记了喊疼。等到了山顶,他们不会觉得登山很累很苦,而是很酷。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大趋势,并不排除穷人中有少数人“穷则思变”,逆袭人生。而“穷则思变”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富足的表现,说明这个穷人穷的并不彻底,人穷志不短。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行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是永恒的,在其重要性上,也没有永恒。但钱与精神来比,精神更具有延续性和创造力。精神富足,可以创造源源不断的金钱来源,退一万步至少可以确定维持一定的金钱水平,不至于穷困潦倒。但是钱却无法确定创造精神富足。
所以,无论有钱没钱,都要让自己保持对美好世界的希冀,保持学习的姿态,加强精神自控力,敞开心扉坦诚包容,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自信的、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