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家好!在这秋意渐深的11月,我们再次相聚,开启新一轮的阅读旅程。上个月和伙伴们一起读《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向内探寻,学习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这个月,我们将跟随柳老师的引领,一同走进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跌宕人生,在他的传记中感受跨越千年的豁达与力量。
在开营之际,我们或许可以再次叩问自己:读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为何要在此相聚,共读一本书?
读书,首先是一座桥梁,连接我们与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们翻开书页,便瞬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与远方的哲人交心。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我们是在与当下的自己和解;而读《苏东坡传》,我们便是与那位在坎坷仕途中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东坡先生同行。我们的肉身虽被困于当下,灵魂却可以在书籍的宇宙中无限遨游。
读书,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身的模样。 我们读的从来不只是别人的故事,更是我们自己。在苏东坡“乌台诗案”后的困顿中,我们或许能照见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惶恐;在他“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旷达中,我们或许能反思自己对待生活琐事的心胸。书籍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让我们在观照他人命运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处境、情绪与选择。
读书,最终是一种滋养,塑造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会遗忘,情节会模糊,但那些阅读时被打动的瞬间、被启发的思考,会如涓涓细流,悄然汇入我们的血脉,沉淀为格局、智慧和修养。我们读过的书,最终会变成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为人处世的底气,以及面对无常的生命韧性。这正是我们共读的意义——不在于记住多少,而在于被改变多少。
各位书友,十月,我们学会了“修心”;十一月,让我们跟随柳老师,向苏东坡学习如何“修行”。愿我们都能以书为舟,在文字的长河中,渡向一个更丰盈、更从容的自己。
现在,让我们共同启航,走进苏东坡的千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