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宿州》季刊2017第四期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走近著名书画家王广振老师
文/韩英
一、
我是一个不懂书画的人,但是自小喜欢文字,因此从文字里对古往今来的一些书画大家也略知一二,至少知道几个大名。比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代画家吴道子;还有苏东坡,郑板桥,除了诗词大家以外,书画也堪称一绝;再就是现代著名大师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偶有一次,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转发的艺术品鉴网刊发的“著名画家王广振鸿篇巨制《百馗图》亮相京城”,是王广振老师的《百馗图》书画长卷,百米画卷,百幅钟馗,各具情态,造型各异。每一幅都独具特色,栩栩如生。我不禁暗暗称奇,才知道我们灵璧也有如此大家,自己竟一无所知,真是孤陋寡闻。后来又有朋友转来王广振老师的有关报道,“全国首创《百馗百妹》百米长卷亮相安徽灵璧”,是一七年刚刚完成的巨幅画卷《百馗百妹图》,这是继晋京展《百馗图》之后的姊妹篇,又一宏篇巨幅。
与以往不同的是,钟馗一改原来的刚毅与英武的风格形态,更多的是一些柔情而温婉的神态,“不无千丈除邪志,更有一腔怜妹情”,与美丽的小妹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风情万种,彰显和谐之美。可以说这幅长卷更具人性化,完美化。后来,又看到多家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对王广振老师的专访和报道,因此对王老师的钟馗画也多少有了些了解。
二、
一天下午,有朋友们约我一起去王老师家,欣赏王老师书画,我欣然同往。走进一处朴素的小院,王老师满面春风的出来迎接我们,话语柔和,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家的派头,却是几分儒雅和含蓄。我突然想到王老师的网名--享受孤寂,可谓是王老师的真实写照,何谓“享受孤寂” ?我的理解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不过王老师是一位谦和而低调的人,不愿抬高自己,张扬自己罢了。
王老师把我们让进他的书画室,一处低矮简陋的小书房。 室内到处摆满书画,笔墨纸砚,翰墨流香。有一朋友开玩笑说:“人家说孔子搬家--处处是书,您这是王老师搬家--到处都是画呀。”王老师爽朗得哈哈大笑,立即找来几个小凳子,我们就找个地方,坐在那些书画之间。王老师指点一些书画给我们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大家静静地倾听,全身心投入到神圣的艺术境地。
三、
在欣赏王老师书画的过程中,大家渐渐地对王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王广振老师是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盛世轩书画院特聘高级书画师。王老师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是灵璧著名书法家王肇基教授,其大伯是著名国画家,广州美院王肇民教授,所以自幼耳濡目染,颇受艺术熏陶,后又就读于淮北煤师院艺术系,接受专业深造。毕业后又拜葛介屏,李百忍等著名书法家为师。所以王老师书画艺术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风格。他的书法四体皆能,尤擅行草;国画独具特色,色彩鲜明,浑然天成。尤其在灵璧钟馗画上颇有造诣。
他的书画作品在全国各类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先后在《中国书画报》 ,《人民日报--市场报》,《书画导报》,《文艺报》,《书与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和论著,其作品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参加海内外巡展。艺术传略被收入《共和国的辉煌--中华骄子》,《东方之子》,《国际书画名家精品集》,《书画墨迹大观》,《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等书画典籍。可谓著作等身,硕果累累。特别是2015年其创作的百米巨幅《百馗图》晋京参展,在首都书画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轰动业界。近年来创作的《百馗百妹图》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和谐之美。
四、
提到《百馗百妹图》,大家突然来了兴致,也都知道曾被央视七套栏目组做过专访。所以纷纷要求王老师即席作画 ,也让我们一睹大师风范。王老师于是也不推辞,提笔在手,全神贯注,泼墨勾线,其娴熟运用长线与墨的变化技巧,工意并用,干净利索,衬物合理,主题突出。在人物造型上不唯形似,但求神显,适度夸张变形,注重线条节奏,简捷生动,―气呵成。用笔大胆却不失法度。不到十五分钟,一幅钟馗小妹图便跃然纸上。我们细看那图,小妹柔情似水,低头侧目,含羞带笑,标准古典美女;而钟馗则手拿一把芭蕉扇,遮住半边脸,神态活现,正斜着眼偷偷瞥着小妹,似乎在用心揣摩着老妹此时的心思。
那一副憨态可掬而又略带几分狡黠的神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忍俊不禁,一下子把我们都给逗乐了。
正欣赏间,王老师忽然说:“不好意思,对不起各位了,我还有点事情,不能陪大家了。” 原来下午,王老师的妻子,高维灵女士去教堂聚会了,估计到了散会的时候了,王老师要去接她回家。我们突然想起来王老师的妻子,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于是也想起了王老师这么多年来生活上的不容易,更是被王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
五、
谁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王广振老师亦是如此。王老师的妻子高维灵女士,灵璧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但是从此落下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对于王老师来说,当时艺术事业正蒸蒸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几近崩溃。 一边是自己倾情一生的艺术追求,一边是相濡以沫的爱妻和年幼的儿女,一个都不能放下!王老师毅然挺直了脊梁,什么都不用说,唯有默默担当。
从此,王老师 放弃去北大深造与美术家和学者交流的机会,静静地呆在家里照顾妻子,每天早早起床,帮助妻子穿衣,洗漱,然后买菜,做饭,打扫房间,事无巨细,每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还要陪妻子聊天,推着她出去散步。这样一下来就是十七年,十七个春夏秋冬,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王老师无怨无悔,他把满腔柔情都倾注到爱妻身上。
王老师的这一举动,让众多人为之感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七年元月被灵璧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灵璧好人”,紧接着又被评为“宿州市好人”,和“安徽省好人”。值得欣慰的是,即使是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依然没有放下艺术追求,他在照顾妻子之余,坚持艺术创作,恰恰是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把对妻子的满腔柔情,对生活的满腔热忱都融入到他的书画艺术中,这使得他的书画艺术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性化,更趋成熟化和完美化。 特别是《百馗百妹图》,钟馗面对美丽温柔,姿态万方的小妹,那一副温婉与柔情,谁能说这不是王老师自身的写照呢?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
六、
当我们走出书画室,踏进小院时,夕阳已渐渐西沉,一抹余晖洒进小院 ,小院更加宁静而温馨。院内那几株翠竹在夕阳下,更显得清秀而挺拔。此时,我们只是静静地走出来,没有人寒暄,也没有人客套,似乎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只想轻轻地哼一曲祝福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