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
逛早市的时候,路边农家大姐的车上,出现了稀奇的东西,感觉一下子到了麦子黄,撵转香的夏天!
童年的记忆里,小满过后,麦子灌满浆,还没有完全成熟,大人们忙着做撵转,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摘了麦穗儿在火上烤,等到把麦穗烧黑后,放在手心里,两只手对搓,嘴巴轻轻一吹,鲜黄嫩绿的麦籽诱惑你的味蕾,心满意足地往嘴巴里塞。津津有味地嚼过麦粒儿后,每个小伙伴脸上都长了“黑胡子”,大家指着对方哈哈大笑。
什么是撵转呢?
碾转(也写做捻转或撵转)来源于中原小麦产地河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十分有名的地方小吃。 是将嫩小麦粒洗净,上锅蒸、煮熟或干炒,经专用石磨将其捻成一段段绳状制成的食品。之后可直接食用,或再经炒制调味。 嫩麦子作为全粮食品同面粉食品相比,具有更多的氨基酸、粗纤维等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含糖量相对低得多,是当今人们难得的理想食品。
过去,河洛地区的乡村都少不了磨盘和碾盘,磨面机问世后,那些笨重的磨盘被废弃,成为小孩玩耍的场所,但至今没有什么机械能加工碾转,所以碾盘还在用,记得我家里曾经也有过。
在两个石块的碾压中,从上面石块的小圆洞漏下的麦粒,被碾成一两寸长的细条,随着碾盘的转动簌簌落下,散发着新麦的清香。那细条是从碾盘里转出来的,乡下人都叫它“碾转”。
每到麦黄时节,伴着布谷鸟的鸣叫和苦楝花的绽放,乡下就会有一种独具风味和时令特色的小吃——撵转。农历四月是美丽的初夏时节,却也是青黄不接的饥饿时节。过去一些缺粮的人家只好寅吃卯粮,割一捆将熟未熟的麦穗,将其放在笼上蒸熟,在簸箕上搓去糠皮后,在石碾上碾成细碎的条,然后配上青菜,拌上蒜汁、香油、芝麻盐,一来果腹,二来尝鲜,这就是碾转。
碾转,其实是一种很粗糙的食物。用那种原始的石磨是没法除去麸皮的,甚至连麦糠也没法除净。它性暴,遇水即涨,还有些拉喉咙,是不宜多吃的,但在那饥饿的年代里,它早已和早春的野菜、仲春的榆钱、晚春的槐花一样,成为一种难得的美味。
这种习俗源于何时?人们已无从考证,洛阳曲子戏《包公辞朝》中有这样几句唱词:“五月芒种人倍忙,男女老少上南岗。割一捆新麦吃碾转,接着又过五端阳。”
如今,乡亲们沿袭着这种习俗,也许是出于对渐行渐远的过往岁月的怀念、祭奠与回味吧。
散发着清甜麦香的撵转,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初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