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锤子的理工男日记(2019年12月9日)

猫腻果然油腻。

一个中年男人的隐秘嗜好展现的淋漓尽致。

写到林婉儿的时候这厮正疯狂迷恋叫林依晨的女星,所以。。。林婉儿小名叫依晨。。。

取名自然是取名困难综合征。名妓名儿不好取,干脆取名司理理(源自李师师),更有范闲(犯嫌),范建(犯贱),陈萍萍???大概是因为难得取名,我连庆帝都不知道叫啥,全书只知道叫庆帝。

范闲作为主角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不像个男人,比他老娘看轻天下须眉差远了。平等二字作为监察院的立院根本,到最后范闲也没能摆脱阶级,他的平等也只是让自己站到了金字塔顶端,不用再跪他人而已

我当然很欣赏这样通篇筹谋一盘大棋的作品,剧情一套明棋一套暗棋,寓意一套明一套暗。剧情的棋手自然是庆帝,寓意细不提。让子弹飞里张牧之拍着手枪和醒木问汤师爷: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还把钱赚了。武力与政权两手硬,问的是能不能推翻黄四爷,可是自然就不由得让人多想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之后的纸老虎黄四爷被淹没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更是莫名其妙???总之呢,看到面上的、不合常规的一些内容总总让读者想到些旁的东西,剧本陡然就被读厚了,读者总是不惮用最大的想象力去揣测着各种突兀的话或是含含糊糊的语言,二次加工之后,于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外国作品在讲道理这方面逊色中国作品太多,说故事寓道理国人是老祖宗,并且绝不就事论事,一应起承转都是为了这个合在做铺垫,不直说,先试探,先说旁的,在转要说的,婉转的表达真实意思,清辉玉臂寒如此,烤红薯好吃我不吃如此,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此,决不同于八股文的僵硬,源自彼此之间的默契,更像是巧妙且灵活的表达艺术。

作品要耐嚼,要留人以余香细细揣摩,一番思惴的过程叫品,像喝茶,需要平心静气,品出个前调中调后调,就明悟了。

咱屠夫念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妨粗糙些,碰到个啥,不管个三七,先品,品完再说。

当然,有猜测就有臆断。一个误断,一传十十传百,全国人民都觉得是这样,事实如何就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正还可以美其名曰通假不是。

不妨举一个有趣的事,毕飞宇的推拿一书,被解读出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盲人尊严的优越性,其实我的想法很直白,这个优越性源自纯洁性。这并不妨碍其他的想法以及在其他想法上构筑起的理论体系。彼此无碍,挺好。

怕就怕那种把道听途说奉为真理而且自视传道者的身份四处布道并且不允许其他存在的恶毒心思。干这坏事的多数是教师,传道是本职没错,可惜大道万千,并非一家之言,这可是管的宽了。老子写道德经要告诉你为什么吗,不要啊,老子愿意。

我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悦悦哄睡着,讲了两个睡前故事还说睡不着,于是开始数羊,数着数着说越数越精神,又开始数牛,直到数到一百多这姑娘才睡着。费点心力而已,我还算比较有把悦悦当女儿贡着的觉悟。睡前故事倒不要些个花里胡哨的,但是布局谋篇还是不可缺少。把握一个暖字,睡前故事的功用就算达成了,睡前故事讲的好,她好我也好,各自安好,就天下太平了(不要小瞧了睡前故事,女孩子失眠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睡不着就会多想,多想就会。。。。。天下大乱,烽火连天,生灵涂炭,烽火戏诸侯听过吧,褒姒睡不好,失眠,不高兴。。。然后一个王朝就被玩儿死了,啧啧啧,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警惕,警惕)。咳咳,与各种可以诞生歧义的文学作品一样,睡前故事也是很容易产生歧义的,纠纷的核心是悦悦和我讨论到底谁是小兔子谁是小灰狼。这样的歧义简直就是坑,一掉一个准,不怕故事捞,就怕听的人多想,一多想就出事,一出事就天下大乱,不得安生。不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故事架构就不妨简单点,睡前故事哄为主,谁去纠缠那些个故事里面的逻辑与编排,故事美好,听着舒服,安逸,听完心暖暖的,困意就上来了,除非无事生非,不然那就稳稳当当顺顺利利的,多好。

温良恭俭如我,自然是比不得油腻的中年男人,我左手杀猪刀,右手道德经,白衣纵马,带着爱人遍历山河。想想都快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