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以它的七个名字导入,可以说七个名字串起了它传奇的猴生。《猴王出世》就是讲了它由石猴到美猴王的过程。本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完成思维导图。接着再自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批注,然后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猴王出世的故事。
整节课上得比较顺,快下课的时候,轩举手问:“老师,孙悟空有这么多名字,为什么人们都把孙悟空叫孙悟空呢?”他的话音刚落,哄堂大笑。我也笑了,说:“大家别笑,这可是个好问题。我们一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大名,身份证上的名字,还有一个小名,爸爸妈妈叫的。我们一般都叫大名。孙悟空这七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唯独孙悟空这个名字被我们记住了呢?让我们从《西游记》中寻找答案。”
课后就有孩子来跟我说:“老师,我知道答案,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它的师父菩提祖师给它取的,是它第一个有姓的名字,而且它的本事都是菩提祖师教的,所以人们都记住孙悟空这个名字。”我听了给他一个赞:“有道理,答案肯定不止这一个,再去书中找找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过了一天,他又来找我笑嘻嘻地说:“我又找到了一个答案,它是大师兄悟空,二师兄悟能,三师兄悟净,按排行来,好记一些嘛。”我笑着反问:“嗯,也有道理哦,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记住八戒和沙僧,而不叫悟能悟净呢?”他笑笑说:“我再去书中找找答案。”
我想到底有哪些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的心已经走进《西游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