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全球变暖,我们个人能做的

6月-7月,多地区高温达到50摄氏度以上。

6月,多地出现森林大火。

7月,欧洲多地暴雨。

7月,河南多地大暴雨。

7月,东南亚多地大暴雨。

......

《纽约时报》指出,“像德国发生的这种极端暴雨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最明显迹象之一”,原因很简单:更温暖的大气层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产生更多、更强的降雨。

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高级研究员张学斌教授表示,中国和欧洲的洪水部分与气候变化有关,因为即便是受台风影响,这种规模的洪水也十分罕见。“这是因为现在的空气更热,空气中可以储存更多湿气,在遭遇强风暴天气时,这些湿气会比以前带来更多降水。”

还有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台风发生的频次、路径和强度。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教授西蒙·多纳(Simon Donner)表示,因为今年上层大气流动速度变慢,导致欧洲与中国上空的低压系统停留的时间更长,极端天气事件持续更久。

10年前,我在上高中。

地理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记不起了,整个纪录片向我们传达的的是当地球温度上升1摄氏度会引发的哪些灾害。

10年后,一一应验。

我们做的太少了。

地球妈妈真的生病了。

目前主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发生,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也就是人类一方面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从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另一方面人类对于地球表面的绿色植被进行破坏,从而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强大气保温作用,使得全球变暖。

作为地球人,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呢?

第一, 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第二, 购买洗衣机、电视机或其他电器时,选择可靠的低耗节能产品。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

第三, 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减少材料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纸和卡纸板等有机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大部分是甲烷)。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水污染。因此,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第四, 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购物,因为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节约塑料袋就是节约地球能源。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超过一百万吨,「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

第五,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制品 。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我国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约150万立方米,需要损耗200万平方米的森林资源。

第六,食:

1、吃素。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羊及饲养猪鸡,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2、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3、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衣:

1、认识衣料来源:选购纯棉、全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2、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另外,温度变暖也会以影响人类的健康。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因此对全球变暖的防治十分必要。

(图文,数据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