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每年开春的时候,燕海市市面上总会有面条鱼上市。这些鱼都是离燕海市不远处的渔村运到这里来的。
头天晚上,渔民要驾船出海。有经验的渔民说,夜里出海会有更多的收获。天蒙蒙亮,渔船靠岸,不久,新鲜的面条鱼便出现在了燕海市的鱼市场上。
面条鱼通体嫩白,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这鱼是燕海市沿海很稀有的鱼种。面条鱼长不大,说它是鱼,可是浑身上下竟没鳞没刺。
因为它绵软嫩白,酷似刚出锅的面条,燕海市的人便把它形象地唤做面条鱼。久而久之,人们竟好像都已经忘记了它的“大号”:玉筋鱼。
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面条鱼开始上市,时间极短,只几天时间,市面上便不见了它的踪影。说来也怪得很,如果是那些天遇到海上起了风,无论渔猎高手的渔猎手段有多高明,要再想打捞上来那面条鱼,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面条鱼们像是事先在一起开过会,商量好了的,只要有海风一来便踪迹全无。据说,这鱼最怕海上起风。上市就那宝贵几天,若想再见到它只待来年了。所以,对于燕海市人来说,能够吃到最新鲜的面条鱼才是真的有口福!
四十多年前,安文第一次亲眼见到,亲口尝到了久闻大名的面条鱼。
那时候,安文刚从外地调到燕海市工作,长这么大,见到这面条鱼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那还是妻子舒雅生他们的儿子的时候,第一次吃面条鱼是在临时医院的产房里。安文不仅见到了燕海人们说的这种面条鱼,而且亲口尝到这鱼。就因为这面条鱼稀有,所以,人们又把这面条鱼当做招待贵客,馈赠朋友的美食。把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面条鱼,放在新鲜鸡蛋里,有的加油摊成金黄的软饼;有的把它放在扣碗里上锅清蒸;有的干脆用面条鱼炒韭菜,嫩绿的韭菜,晶莹洁白的面条鱼,出锅装盘,宛如洗漱精品!让安文舒雅没想到的是,这面条鱼原来还可以整条整条地包在饺子里做馅!
安文的妻子舒雅从外地前后脚调到大地震不久的燕海市,安文留在了局机关,妻子舒雅被安排在机修厂技术科里上班。因为他们的家住在局机关家属院的简易房,平日里过来过去的,很快和大家都熟识了。
局机关物资科金科长是部队转业来的,都是在部队穿过六五式军装的,彼此见了就觉得亲。不过这个金科长岁数和安文父亲差不多了,在办公楼里,安文管他叫金科长,下了班,出了办公楼,安文自是金叔长,金叔短的叫着。这也是自小从部队大院长大,见了大人,安文他们对大人们的称呼,是部队大院的规矩。金科长直言快语,说话不带拐弯,叫了安文更显得亲近,平日里,见了安文打心里喜欢,就爱和安文打趣开玩笑:
“哎!我说小安,以后你领着你媳妇出来,可要把媳妇保护好了!让她衣兜里多装点儿石头。”
“…为啥?”安文听了金科长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多装几块石头,增加些份量,可别让大风把你媳妇给刮跑了,哈哈哈。”金科长见安文媳妇不仅个子小,身体还单薄。
如今,舒雅的衣服兜里非但没有像金科长说的那样,怕大风给刮跑了装上石头,自打舒雅怀孕,身子一天比一天壮实起来。金科长家的好吃的可没少往安文家送。
“金叔,您看您,又来送好吃的!这…”
“这啥这!你姨说了,那些都是特意给你媳妇舒雅做的。舒雅,来趁热乎,快!快尝尝你姨的厨艺。”
“奥!小安子,虽然是给你媳妇的,你也可以适当尝尝。哈哈哈哈。”
安文舒雅将要有他们自己的小宝宝了。生产预期就在晶莹剔透面条鱼即将上市的季节。
安文在局机关人事科上班,局机关后院家属们居住的地方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简易房。安文上班倒是近了,前后院,说话之间,抬腿就到。可苦了舒雅一个人,挺着个大肚子,每天还要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大老远的公司机修厂去上班。
那些日子,俩人总在合计,如果安文和舒雅的上班地点能够换换该有多好!想法不错,可说换哪有那么容易。坚持吧!每天天不亮,安文就忙着给舒雅准备带到班上吃的中午饭,路远,中午只有在班上去吃。大铝饭盒,白菜粉条,鸡蛋西红柿,时间只要来得及,安文还会捏几个白面水饺放在饭盒里,舒雅最爱吃安心包的饺子,薄皮大馅,水灵,好吃。
那时候,买肉,买鸡蛋,买糖,买啥都要食品票,省着,计划着来呗。
局机关党支部书记是位德高望重的“倔老头”,不知道怎么和安文舒雅就那么“投缘”,都住在机关后院的简易房棚户区,过来过去的总想着进安心舒雅的简易房来看看。
缺不缺柴?火炕好烧不好烧?说着还要去炕头炕角去伸手摸摸。
星期天,“倔老头”从家里拿来了泥瓦匠的瓦刀铲子,不容分说,指挥着安文把家里火炕炕头给拆了。 “你这火炕不好烧,还倒烟,这大冷的天怎么行!这火炕要这样搭。”他让安文从院外找来些稍微整装些的红砖头,和泥,砌砖,不一会儿,炕头里面就又多了个小火炕。
“去吧,找点儿柴火,点着试试。”
“您快歇歇,洗洗手。”舒雅端来盆热乎水,拿来条白毛巾。
“陈书记您坐,给。”安文把一杯开水递到陈书记手里。
“快去找柴火,点火吧,瞅瞅这屋冷的。”陈书记大声催促着。 不大会儿,火炕开始热了起来,灶膛里的火苗嗖嗖地直往火炕里面蹿。这下,火炕可真好烧了,简易房里很快有了温度。
“缺啥少啥就言声,我和鲁大夫都说好了,舒雅就在她们医院里生,到日子,让我家鲁大夫为你家舒雅接生。”
陈书记说的鲁大夫是他老伴儿。在妇产医院当主任。在哪儿生?会不会有问题?这期间都要注意些啥?安文和舒雅调到这陌生的燕海市,无亲无故,两眼一抹黑,这些事就是他俩最头疼,也是最紧迫的大问题!
安文和舒雅从书店里买来了林巧稚写的这方面的书,每天开始学习。可让安文和舒雅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日里说话见棱见角直来直去的“倔老头”早就把安文舒雅小两口看在眼里,他会把事考虑得那么细!细心到他骨子里去了。
听着老书记为他们的安排打算,那一刻,安文和舒雅愣愣地站在那里,光剩下感动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按照事先安排,舒雅在预产期的前两天就提前来到了医院。鲁主任亲自安排为舒雅做了检查。一切都好,只是舒雅的血压有些偏高。鲁主任告诉安文和舒雅,没有必要紧张,说这是妊娠反应,为了保险起见,鲁主任为舒雅办了提前住院手续。
“鲁姨,没事吧!”舒雅不无担心地望着站在病床边的鲁主任。
在局里,“倔老头”不让管他叫陈叔,也不让喊他老伴儿鲁大姨。不在班上,安文和舒雅习惯叫“倔老头”陈叔,管他老伴儿喊鲁大姨。
“没事,一切都很正常,我在,啊!”说着伸出手摸着舒雅的头,理了理她有些蓬乱的头发。这细微动作,在外人看来可能无所谓,可对于过早失去父母的舒雅来说,心里暖暖的。头不由自主地靠向鲁主任,两眼湿润。
“平时我总在班上,我会常来,家就在咱们后院,我随时都可以过来。啊!放心吧!”说完,她有事情去忙去了。
那时候的燕海市各个医院还都是那种简陋的棚户房子。 灰暗的油毡病房,为了节省电源,走廊的过道上,相隔很长一段距离才会有一盏微亮灰黄的灯泡,人要走得很近,才可以依稀辨得出对方。
一场大地震,瞬间夺去二十几万人的生命。一座百年城市成了一片瓦砾废墟。那时候的燕海市没有一座像样的医院。每间病房都是四张单人铁管床,每张床上要躺两个人,一个是待产的,一个则是陪床的。
每张床下摆着一只痰盂,那是让病人吐痰丢废物用的。
屋子里,黑灰色的土地面上,就是大白天也会时不时地有胆大的老鼠出没。它们旁若无人,伸着脖子去抅痰盂,在里面寻找可食用的东西吃,有时把痰盂里的卫生纸拽拉的四散。
它们或许是饿,或许是在磨牙吧!
病房的墙是黄泥抹的,不直,房间很暗。房顶是用油毡和石棉瓦压的,呼呼地往屋子里灌风。屋顶上融化的雪,在阳光的作用下,很会变成泥水,滴滴答答顺着墙缝和屋顶落在地上、甚至要滴落在病床上。
简易产室离病房不远,里面不时传来呻吟,甚至刺耳的嘶喊声和护士或是鼓励,或是呵斥声。
男人们像小鸟似的在门外候着,一个挨着一个,有的手里拿着毛巾,有的捧着红糖水,随时等待产房里面的报号,一旦里面叫到自己的床号,好在第一时间,把护士指定的东西送进产房里去。
难得的阳光,终于从屋顶油毡缝隙射了进来,撒在屋子灰暗的地面上暖暖的。
她来了——安文的一个女同事。因为安文从恒北市调到燕海不久,还叫不上她的名字,只知道大伙儿都喊她肖大姐,安文也就顺着大伙儿这么称呼她肖大姐了。
肖大姐急火火地走进病房,安文见肖大姐手里从包里拿出一个用白毛巾裹了好几层的铝饭盒。打开,里面是冒着热气,一个个白生生的水饺。
“吃!快趁热吃,新上市的面条鱼馅的”!肖大姐捧着饭盒,夹出一个饺子,往靠在病床上舒雅的嘴里送。一时间,安文喉头发紧,眼泪竟不听话地掉了下来。
妻子舒雅嘴唇动动,微颤着,两眼看着面前陌生又亲切的肖大姐。
“还楞个啥劲儿,快!快吃!趁热,吃的饱饱的,生孩子需要力气的。”
“小安,你也吃,来,小舒,我在喂你。”
“我来,我来。”安文急忙接过肖大姐手里的饭盒。
水饺很鲜嫩水灵。咬开来,里面就是那白生生的玲珑剔透的面条鱼。安文和舒雅是第一次吃面条鱼,还是第一次包在饺子里的面条鱼。肖大姐家有个大儿子,她让舒雅靠在自己身边,俩人说着悄悄话。
傍晚,肖大姐又来了。这次,在她身后还来了好几个局机关年轻人。有拿暖壶的,有提着椅子的,还有怕安文他俩冷,直接把自家的被子都给抱来的。来的人,安文有的认识,叫不出名。有的不认识。肖大姐说,这都是咱局机关宿舍大院“光委会”的同事。
因为机关大院年轻人多,所以,大伙儿就把住在一起的这些单身们戏称光棍委员会,简称“光委会”!那天,大家很晚才回去。
“真好!有这么多亲戚朋友真好!”
听到病房里人们的小声嘀咕。安文和舒雅心里只剩下了高兴和更多的感动。
终于盼到要生了,可医生告诉安文,妻子舒雅是难产!
那两天两宿,鲁主任几乎没有离开过产房。 是鲁主任亲自给舒雅接的生,剖腹产。 “恭喜你,当爸爸了。又一个小安文,跟小安一样一样的。”鲁主任从产房走出来的时候,两眼血丝,满脸的疲惫,却显得十分兴奋。 “就舒雅这小个儿,给你生了个七斤一两的大儿子。”鲁主任像是自己刚得个大孙子似的那么高兴。
“三天以后出院,回去要好好伺候,听见了吗!”鲁主任满脸微笑。
“哎!哎哎!”安文忙不迭地答应着,两眼早已经噙满的泪花。
三天后,安文的爸妈从外地赶了过来。鸡蛋、红糖,还有用来包裹孙子的大红布。安文爸妈说,拿这些这有讲的,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吉祥!福气!
安文家的简易房狭窄,老妈身体又不好,安文和舒雅委婉地拒绝了老妈要留下来伺候月子的想法。
那些日子,安文和舒雅全身心地投入在了新生命的身上。
在后来的几天里,机关后院简易房棚户“光字片”的金科长老两口,马科长还有安文科里的同事们,还有三三两两的“光委会”成员,有拿来小衣裤、小帽子的,有用省下来的鸡蛋票买来了市面上少见的鸡蛋送来的,有的还拿来了红糖…
舒雅的剖腹产刀口始终没有长好,只有躺在床上,一会儿给孩子换尿介子,一会儿要喂牛奶,俩人每天只有“叼着”凑合一口。身边放着一桶麦乳精,饿了就冲一碗喝。那时,这是最营养的“高级补品”,这也是平时不舍得吃的营养品了。开始喝起来很香,很甜。喝得久了,胃酸,烧心。
在出生四十二天的时候,孩子不停地哭闹,安文和舒雅发现,孩子的哭闹是身上不断生出来小脓包所引起的。
燕海市医院的医生说,这些是葡萄球菌,是简易房卫生条件差所引起的。更甚者,会引起败血症的!不得已,安文和舒雅来到了大姐所在的北方最大的直辖市去就医。
大医院就是大医院,人家医生一看,当即动刀,切割引流,两个大些的脓包立即憋了下去,输液,用药,孩子的哭闹渐渐少了。舒雅的剖腹产刀口,经过重新二次缝合也开始有了转好迹象。安文舒雅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住在大姐家,“祸祸”在大姐家。
一天,隔壁住着的那位大学老师,过来给安文舒雅送来了儿童爽身粉,还不断询问孩子的病情可否转好,听说孩子大人都越来越好时,他很开心。还和大姐开起了玩笑,说自从安文舒雅带着孩子住进大姐家,每晚一听到孩子的哭闹声,他就开始看英语资料,这段时间,他不仅提前完成了那些资料的整理编辑,而且他的英语水平还有了明显提高。那一刻,安文和舒雅心里又是感激这位好邻居,好老师,同时也感到内疚和不忍。
安文舒雅,从二人世界成为了三口之家。历经磨难,新生命的到来的那一刻,安文和舒雅感到,那是上苍赐予他们的最可贵的生灵!
也就是在产房那场血与肉,生与死博弈的那一幕,安文看到了舒雅面无血色,却未吭一声地坚韧性格!那一刻,突然间,让安文彻悟:女子柔弱,为母则刚!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燕海早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楼房林立,交通发达,物资充足,人们安居乐业。
早已经退休,闲居家里的安文和舒雅,谈起过往,他们很是怀念那个自己作为一个普通职工,一没权,二没钱,三没“背景”的日子。
他们不曾“留恋”于那时的穷,他们是刻骨铭心地,怀念于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和真诚! 每每见到那些晶莹剔透鲜美柔绵的面条鱼时,安文和舒雅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细心的“倔老头”,那个满头汗水,头发蓬乱的鲁大姨和那些个白衣天使们。就会自然想起了肖大姐,想起金科长,想起了局机关一帮年轻人的“光委会”。就会想起那个人人每月只有几十块钱工资,却无比温馨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