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不仅仅是时间统计法

2017年9月份,第一次看到了《奇特的一生》。自此知道了柳比歇夫,成了柳比歇夫的小迷妹或者说是追随者。

看完奇特的一生,很是惊叹。原来还有一个这样闪闪发光的人,用着如此高级的时间管理法。

《奇特的一生》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时候会读一读;意志消沉、荒度时光的时候也会读一读。这几天刚又读完一遍,想想还是写点东西记录一下。

提到《奇特的一生》,大多数读者都会说到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我承认,当初就是这种时间管理法吸引了我。可是读下来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以及柳比歇夫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奇特的一生》中的宝藏远不止时间管理法。

柳比歇夫记录工作的纯时间,工作中的任何间歇都要刨除。记录完之后还会进行核算、总结,而且他坚持了56年。借由这种方法,柳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不要以为他做的是一天的计划,他可以做一年的计划,并且预计用的时间跟实际用的时间误差可仅为1%。

想想自己每年元旦制定的新年计划吧!计划要读几本书,可是到头来可能一本都没有读。在柳比歇夫面前,不敢说自己完成了计划。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标准太低了,羞于开口。

在时间统计法上,我还算一个好学生,读完第一遍,立刻就学着实践了起来。我自2017年开始记录纯粹的工作时间。

刚开始实践,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松懈了,放弃了。可能只是一天没有记录,后面的记录就断掉了。过一段时间,重新振作,又会捡起来。

就这样,一路丢丢捡捡,到今天也已经实践了3年了。越到后面,坚持的时间会越长,到现在已经坚持一年未中断,感觉像是形成了习惯。

之前断断续续地记录时间,状态也是时好时坏。精神抖擞的时候,也是坚持做时间记录的时候。颓了,时间记录也就很难坚持了。我想,时间记录法确实能让我状态更好,拥有旺盛的工作精力。

没有什么比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更能鼓舞人心了。在践行时间记录法的日子里,我逐渐发现我是个不能闲下来的人,或者我闲不下来,一闲下来情绪就容易闹点大大小小的别扭。当然也有空下来刷一天剧的日子,可是刷剧一时爽,回头看时火葬场。

除了让我拥有旺盛的工作精力,时间统计法让我更加清晰的感知时间,感知时间的长度。

一旦开始记录,就会发现大多数事情竟然如此耗费时间。存档一份合同竟然需要7、8分钟!下载、打印一张电子发票竟然需要5分钟的时间!通过微信聊天沟通事情效率非常低下。约个饭能花15分钟都不止,原本这只是几句话的事情啊。

时间统计法让我有了记录的习惯,留下了很多回忆。我某一天的记录中,有写在读书的时候听了《下山》这首歌,没说好听,也没说不好听。翻到此条记录的时候,已全然不记得在某天竟然有那样一个时刻。看罢赶紧搜来听,一听竟然是首好歌。

不过,尽管我坚持记录,却疏于总结,更没有像柳比歇夫那样进行分类统计。柳比歇夫真是个分类专家啊!我想既然我坚持每天记录时间不是问题了,那么我应该更进一步,养成总结的习惯。尽管一下子做不到柳比歇夫那种程度,那就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吧!


除去时间管理,格拉宁花大量篇幅描述了柳比歇夫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以及学术精神。最触动我的,是柳比歇夫的博学多才。

他主业是研究生物学,可是他懂多国语言,对哲学、对文学、对历史也都颇有研究和心得。人生数十载,他却懂得如此之多。

人类历史上那些聪明大脑所作的思考,他尽可能多地汲取并反思了。他不仅聪明,而且具有研究、探索精神。

人生匆匆过,能借他人之眼,他人之思,多了解这个世界多一些,是何等的幸福!

可是,绝大多数人也只是匆匆走过这个世界而已,没能借助他人之光为自己的人生添些光彩。所以我说柳比歇夫的活法是我理想中的样子。


我的偶像柳比歇夫可以先放一放。我想接着说一说作者格拉宁。

《奇特的一生》是我读的他的第一本书,然后被他平实的语言风格、厚重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打动了。

我喜欢他叙事的方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平实的语言下,藏着厚重的道理与情怀。

譬如,他写“需要好多年才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他对俄罗斯有深厚的感情,深深担忧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看了这些信,禁不住又羡慕又难过——随着这一代人的逝去,本世纪初和十月革命时代的俄罗斯文化即将成为明日黄花、过眼烟云”。

我想格拉宁有着全球公民式的责任感。他将时间看做是同矿藏、森林、湖泊一样的全民的财富,他觉得人在有些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有些地方无权滥用。

人们应当利用时间来不仅给自己,而且给别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对于我们没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天赋,未能达到自身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他非常痛心。

对于他这些观点,我十分认可。我理解不同的人喜欢将时间花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喜欢刷抖音找乐子,有些人喜欢看电视剧,像我父母雷打不动地看黄金档电视剧已经看了几十年了。

可是对于时间利用,我想总有一个更好的方式,有可以创造更多成果的方式。正如格拉宁所提到的,对待时间应有道德态度。

尽管他向世人揭开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秘密,但是他并不认为此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人人都可用。他认为应该由每个人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不过在下决定之前,人们应先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么度过,应先思考一下自己想获得什么。

最后,引用书中序言部分的一段话做结尾吧!

或许,我们永远学不会用时间统计法,永远不能成为柳比歇夫这样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光辉的人曾经存在过,他自己设定了很好的一生。好像在茫茫人海中,看到这样一个人,你觉得,甚至自己都亮了。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