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解决问题,过程大于结果

和孩子们相处的久了,经常会发现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他并不是不知所措或者退缩,而是非常热衷于解决他遇到的各种问题。

昨天幼儿园的加餐是酸奶和坚果花生。

以往,老师们会把花生皮剥掉,分发到孩子们手里的是酸奶和白白的花生仁。可是,昨天为了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剥花生的感觉,老师并没有把花生皮剥掉,孩子们需要自己把花生皮去掉。

剥花生,对于小班3周岁多的孩子来说,好像是一份“大工程”,相信很多孩子在家也很少有自己剥花生的机会。

孩子们面对桌上的花生充满了兴趣,有的孩子拿在手里捏一捏,有的孩子放在桌子上按一按,有的孩子还把花生放在嘴里咬一咬......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面前的花生。

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用双手使劲儿捏住花生的上端进行剥皮,有的孩子的手部力量还不能用老师教的方法成功的剥花生时,他们并没有沮丧的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助,而是自己尝试用其他办法解决。

我看到洋洋手拿花生在桌子上进行敲打,不一会儿敲打的那一部分花生壳便碎了,洋洋便赶紧用小手抠开碎了的花生壳,花生壳慢慢的被洋洋的小手拨开了,当白白的花生豆从里面冒出来时,洋洋兴奋极了,高兴的将花生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坐在洋洋对面的小朋友乐乐,看到洋洋的方法,于是也效仿洋洋,小手把花生在桌子上敲一敲,一下子,花生壳碎开了,乐乐同样也顺利的吃到了花生。

我询问孩子们吃到自己剥的花生什么感觉,孩子们兴奋的抢着回答:“我自己剥开的花生,真好吃!”

看到孩子们兴奋、自豪的样子,我满满的感动,同时也意识到在家里孩子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太少了,自己动手剥开花生竟如此的充满了幸福!

在孩子们尝试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反对孩子们尝试各种办法剥花生,而是描述着孩子们的行为:“洋洋在桌子上敲一敲花生,花生壳就碎开了。”

同时,其他孩子也吸取到了洋洋剥花生的经验。

当孩子吃到自己剥的花生那一刻,他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一定是满满的爆棚。

生活中从不缺少育儿的契机,而是缺少发现并抓住契机的心。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

家长对孩子遇到的问题或者情绪,应该保持敏感,要多用心,让每次遇到的“小事”,都成为砌筑孩子成长的一砖一石,让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得到相应的体会和经验。

对于孩子来说,解决问题,过程真的很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