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午后,难得有闲,应友约,去游泳。
“闺女,你下午不出去吧?”
“不出去!”闺女看着手机,眼皮没抬,忙得很。
“那我不带钥匙了,我游泳去!”
“干啥去?”闺女立时抬头,一脸惊讶。
“游泳去!”我再次强调。
“啥?”闺女继续追问。
“游泳去!”我耐心回答。
“你还会游泳呢?”闺女笑了,满脸的不信。
“切!我在海里还游过呢!”我顿时也是自信满满,
“不过,我们小时候都说是洗澡去!诶!你说洗澡和游泳有啥区别?”
“一个喝水,一个不喝水!”闺女答的倒是蛮快。
“啥人哪!走了!我保证不沉底!”
其实,洗澡也罢,游泳也好,现在想想,记忆中最近的那次,也是N年前在海南潜水和游泳。
潜水就不必说了,有潜水员保护和固定装备,只不过是看到了海底的景色: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五颜六色的各种小鱼,不过,这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随风远去了……
游泳倒是自己犹新,因为那天下海时已是下午3点多,天虽不算太暗,但感觉海水还是有些凉。
海边游客很多,追逐着,嬉戏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常。有的也下海了,但大多只是站在齐膝的海水中,惊叫着,欢笑着……
而我和一朋友却不满足于此,因自小河边长大,对水并不陌生,加之上班后,就从没在大河里洗过澡,此时自是兴奋非常,俩人一对眼神,就朝着深处游去……
此时,我才发现,难怪课本总说海水是蓝色的,蓝色的,还真是差不多。但我俩根本就无暇欣赏,只顾一前一后地向前游……
天慢慢暗了,海浪逐渐大了,海水愈发凉了,我俩才发现:距离岸边已经很远了……
“哥!再往前游点?”朋友边踩水边商量,看样子,意犹未尽。
“回去吧,水太凉了,抽筋就麻烦了,游不回去就坏了!”面对着汪洋大海,我还算理智,更主要的还是怕了:毕竟这是大海啊,可不是家里的小河沟!
就这样,我俩又一前一后地向海边游了回去……
进了游泳馆一看,人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右侧泳道,因为那是浅水区,家长带着孩子玩的居多。
我扒着泳池边缘的扶手,慢慢试着水温,一点一点下水,那种久未游泳的压抑与兴奋,此时反倒生出一种说不出的紧张……
入水,游动,向前,多年未游泳了,居然没沉底——
胸口压的慌,喘不上气来,但我还是坚持往前游,看着泳道的尽头,感觉距离是那么遥远……
胸口越发压的慌了,喘气愈发费劲了,脑袋也觉得沉了,“嗡嗡”的,缺氧的感觉……
好在泳道中间边沿处有扶手,我就把那扶手当成了救命稻草,拼命向它游去……
抓着扶手,大口喘气,再找朋友,早已无影无踪:这家伙,游哪去了?
“兄弟,这泳道多长?”身边一小伙子路过,我问。
“50米!”
我晕——合着我拼命游了半天,才游了25米就败下阵来了,这个磕碜哪!
牙一咬,心一横,继续游——我向那剩余的25米发起了冲击……
什么狗刨,什么扎猛子,什么踩水,什么飘零船,小时候洗澡用的就是这些,且边游边想:这些“技术”加起来,就是官方所谓的“自由泳”吧?总之,保证不沉底就是了……
最后,我终于游到了终点,分两次完成了一个50米……
此时,心跳的厉害,嗓子眼发咸,气不够喘的,而脑袋越发沉了,缺氧愈发严重,比喝多了酒还难受……
是继续游回去,还是爬上岸走回去,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游回去吧,明显身体承受着费劲;爬上岸走回去吧,却又自感太过丢人,毕竟咱这可是游泳来了啊……
就这么纠结着,喘息着,休息着,也慢慢地下定了决心——和自己较把劲,半途不歇,一口气游回去!
于是,又是狗刨,又是扎猛子,又是踩水,又是飘零船,反正只要保证不沉底,管它啥姿势呢,一直游回去才是“王道”……
说实话,看着那遥不可及的终点,看着那边沿中间的扶手,我是真想不游了——直接爬上岸就算了,省的受罪!可看着周边的老少泳者,又觉得不该就此放弃,只好继续和自己较劲……
“噓——”终于游到了终点,我长出了口大气,虽然心依旧跳的厉害,嗓子眼依旧发咸,气依旧不够喘的,脑袋依旧越发缺氧,但看着对面的终点,还是有点小确幸——奶奶的!看起来“地主家还是有余粮”的啊!
爬上岸,休息,后友至。
“连续十个来回,1000米!”
“一点没歇着?”我讶然。暗想:幸亏我坚持把这50米连续游下来了。
“我还找你呢,咋也找不着了!”友云淡风轻。
“我顶不住了,脑袋缺氧,早就出来了!”我也是“没羞没臊”……
其实,这次游泳是我平生第一次进游泳馆,除了口干舌燥,脑袋缺氧等自身感受外,对游泳馆的服务及设施也是深有感触——
拖鞋不够。据说平时也就几个人来游泳,今天二三十人(目测,不准)算多的了,可拖鞋没了,提示说下次自带,理由是卫生。这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然谁游泳来还带双拖鞋啊?有的一游就是一两个小时,游完上来也许拖鞋就被人穿乱了,虽说不贵,却也堵心不是?毕竟咱大多数人还没讲究到那地步吧?多准备几双拖鞋,又能有多大投入呢?且没有拖鞋,脚下却是光滑的地板砖,走路很容易摔倒、摔伤。果若如此,那将又是一场商家与客户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撕逼”大战……
温馨提示不温馨。放衣服的橱柜上面提示着:“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橱柜内,丢失后果自负!”
据说这提示原来没有,是新加上的。钱包可以不带,手机即可付费,然现在谁离得开手机呢?
也许出现过手机、钱包丢失现象,商家这么做可说是提示,似乎无可厚非;却又是推责,因为在你店里消费,你给的钥匙,你建的橱柜,手机、钱包丢了,你就没一点保管不利的责任?就算亡羊补牢,也不是这么个补法吧?
其实,大可在大厅由服务员统一保管,客人上交手机或钱包,各自装在袋里,客人自己写上名字,到时领取即可。做买卖嘛,诚信为先,服务员不会携物潜逃,因为不值当的;客人落个踏实消费,多来几次,这既体现了商家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也为接续客源奠定了基础。
馆内缺少休息地方。游累了,爬上岸,四下巡视,只有一条木制长凳;似乎有个冰箱,里面有饮料,然未看到有人坐下休息或购买饮料。
其实,可在四周一次性设置些躺椅或沙发,游累了,上来躺会休息;渴了,买点饮料躺下慢慢喝;和朋友来的,俩人边休息、边聊天、边喝饮料,却也有点“小资”情调。
真要这样,貌似投入多了点,但“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服务好了,客人多了,收入也多了;提供饮料,也是拓展了客人消费链,因为你的饮料不可能咋进咋卖,最后还不都是客人买单?且去那里游泳的客人,我想看中的更是服务质量如何,而不是多花几块钱的问题……咱为啥非要把高大上的游泳馆,经营成几十年前大众浴池的水平呢……
毕竟,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多元了,咱总不能还是一起步就武大郎放风筝——出手就不高吧?那还何谈持续发展呢……
此时,收拾完毕,手机、钱包未丢,挺好,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