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假调研”沉疴未消,这不仅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更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推进。因此,调查研究必须摒弃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真正聚焦难题、破解难题,让调研成为解决真问题的利器。
调查研究的本质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假调研往往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指标,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只在表面做文章。这种心态下,调研人员不愿深入基层,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只是走马观花地走一圈,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便草草结束。如此得来的信息犹如镜花水月,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无法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只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调研,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一线,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为解决难题奠定坚实基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的调研方法如果不加以改进和创新,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假调研往往陷入固定模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比如,过度依赖书面汇报和座谈会,忽视实地走访和随机调研;只关注表面现象,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样的调研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更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注重实效,就需要不断创新调研方法,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调研工作。既要深入基层实地考察,与群众拉家常、听真话,又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到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发展。如果调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不能用于指导实践,那么再好的调研也是徒劳。假调研往往只注重调研过程,对调研成果的梳理、分析和运用不够重视,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作用。注重实效的调查研究,必须把成果转化作为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调研成果转化机制。在调研结束后,要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并推动这些建议落地实施。同时,要加强对成果转化过程的跟踪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调查研究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我们要摒弃假调研的不良作风,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有力武器,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