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VS桃仁90天加强学习_周丹

一个桃核承气汤,一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两个汤其实在临床上面,治疗的主证框架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在临床上面都是拿来治疗发疯的。就是如果一个人发神经的话,这两个汤都有相当好的疗效。而这两个汤他放到一起,总是让人觉得张仲景编书,蛮有一番构思的感觉。就好象桃核承气汤,他的作用点,跟柴胡龙骨牡蛎汤的作用点。

通常结果是这个人会发疯,张仲景用的是“发狂”。如果那个淤血只是刚开始凝结的时候,比如说桃核承气汤,那个淤血还没有结得很死,那个时候张仲景用的字是“如狂”

《阳明篇》,如果这个淤血如果不是淤在小腹而是在中焦的话,那张仲景就说那个人如果会中焦淤血的话,那个人会变成善忘,会变成非常容易健忘。就是古方医学里认为说,血液的东西,会影响到精神的异常的一种思考。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热结膀胱的病机分析VS腹诊与情志辩证点。

那相对来讲,这个,张仲景这一句“热结膀胱”,让人觉得热气聚在膀胱这边,会产生淤血的现象然后有以下所陈述的桃核承气汤证。

黄帝就问歧伯说,那我们要怎么来知道这个病呢?可不可以用摸的?歧伯说对对对就是用摸的,就是如果血有淤的话那就是用按的。所以桃核承气汤证,我们如果要帮一个人确诊的话,用腹诊是比较适当的。因为有一些其它的看淤血的方法,比如说看舌头,比如说把脉。把脉的话要把出淤血,我觉得功力可能要蛮高的,所以我们这些把脉不怎么样的人,就不要妄想了。然后据说看舌头有没有淤斑,或者是你说如果身上有淤血的话,有一些相关到血的穴道,比如说膝盖旁边这个血海穴,把膝盖手伸过去这样掐一下,或者是背上的膈腧穴啦,这些一定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应。象是三阴交之类,都会有。问题是,你如果按血海,膈腧,三阴交,或者看舌头有淤斑,你知道的这个淤血,它不一定在小腹。那些测淤血的其它的穴道类的东西,它是几乎是全身哪里有淤都会有反应的。可是我们桃核承气汤,要用得比较漂亮,最好是在小腹的淤血。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铅丹一两半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