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7章
~~~~~~~~~~~~~~~~
听人劝吃饱饭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必须遵循道的原则。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它能令万物自然发展,又能消除人的贪欲。以“道”治国,天下太平。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的,但是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作为。侯王如果能保有它,万物就会自主自长。(人们)在自生自长时,(慢慢地有可能)贪欲萌生,我将用“道”的真朴来镇住他们。用“道”的真朴来镇住他们,贪欲就兴不起来。不起贪欲而归于宁静,天下自然太平安定。
【我思】
无为概念是顺其自然,不依照欲望行事。这里,老子认为,人自然生长,欲望难免出现。出现了怎么办?用道压制。道是有意识的降低的自己的欲望。首先要辨别出自己的欲望,认可欲望带来的弊端大于利益,从而有意识的降低欲望。类似于一种精神洗脑,反复告诫自己,有了欲望自己将会承受多大的灾祸。这就是道的一种作用。
道有纯朴的含义,还有很多含义。没法一一列举,也许道就是所有好名词的汇总。任何事都可以归为道的范畴。正因为包含所有,也不包含所有,所以道具体说不清。最终目的是天下安定,都属于道的范畴。田成子算道,所有的大魔王都可以说是道,只是没有结果而已。也许他们的目的就是天下安定,用了一套暴力的手段。只是实现有难度而已。如果安定是最终恶目标,那么过程就可能千万种,包括恶。
【拾人牙慧】
“老子一再提倡“无为”的政治、“无为”的人生,这个“无为”并非不做,而是抛弃个人的一切心思计虑,不孜孜营私,不恣意行事,一切依顺自然的理法而行。自然界万物并存、各逞其态,就是一种“无为”的结果,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任何有意志的经营、没有任何造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无不为,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指“道”)所做的,这正是“无为”(不妄为)产生的结果。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不做作,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理想的政治在于无为而自化,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体现。
统治者自身如能做到清静、真朴、不贪欲,对人民如能做到不骚扰、不侈靡、不扩张私人意欲,百姓的生活自然可以获得安宁。
老子一再强调统治者的态度应出于无为,顺任自然而不加以干预,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成,同时要养成真朴的民风,这样的社会才能区域安定。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这样人民就会自我变化、自我化育、自我成长,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自觉自愿地区工作,他们的自我能力、自我潜能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他们的自我价值就会得以实现。这比管理者用强硬的手段、用法律法规去指使下属、限制员工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按无为来统治、来管理,其结果就是天下百姓自化自正。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淳朴、和睦的民风,没一个人才会觉得清静和幸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如果用严刑峻法来压制人的欲望,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以身试法的大有人在。
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对我们现代管理来说,应该都是有价值的,它们并不矛盾,三者应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关键是要看自己的部门,自己IDE企业处在什么状态之下,缺什么则补什么。我认为,无为而治与德治、法治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无为而治是智力的最高境界、最高原则,德治和法治是智力的具体方法、具体法则。只要不是依据个人的意愿、个人的私欲,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处境进行德治或法治,这有何尝不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呢?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指为所欲为,而是指了解宇宙原理之后将其实践到生活中去的深刻的领悟。
无为是指了解宇宙原理之后将其实践到生活中去的深刻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