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谈写作》




  最近写作差不多有1个月左右了,重新拾起写作,其实心里还是很质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初学者的写作建议的文章,作者摘录了一些老舍先生的心得,真的感触颇深。我把这些建议,作为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要自信能用自己的,明白清楚地写出文章来。真话、明白话,比什么都好。不必要的形容,不但不能教文字美丽,反到破坏了文字的简单朴实。

  自己动了笔,再去读书,或看刊物上登载的作品,就会明白一些写作的方法了。只有自己动过笔,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作品,学会一些窍门。

  自己心里没有一个小的人海,创作起来就感到困难。

  多念有名的文艺作品,多练习多种形式的文艺的写作,和多体验生活,这三项功夫,都对语言的运用大有帮助。

  不要贪大!能把小的写好,才有把大的写好的希望。

  在小说种,我们可以这样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小说是要绘声绘色的写出来,故必须生动。

  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先能教别人听得明白,然后更进一步教别人听了挺过瘾。

  笔墨不落在纸上,谁也不知道资料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找戏。

  文艺工作者的本事就是用浅显的话,说出很深的道理来。这就得想办法。必定把一个问题想得透彻了,然后才能用普通的、浅显的话说出很深的道理。

  多读,尽管不为是去摹仿,也还有个好处:读的多了,就多知道一些形式,而后也就能把内容放到个最合适的形式里去。

  无论写什么,我们必须给事情找出个意义来,作为对人生的某一现象的解释。

  所谓不将就,即使不随便找个词汇敷衍一下。我们要想,想了再想,以便独出心裁地找到最恰当的字。假若找不到,就老老实实地用普通的字,不必勉强雕饰。

  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会儿一换。

  我写的不好,但写的很勤。勤就是好习惯。

  减省自己的一番思索,就削弱了一分创造性。

  一个写家的本领就在于把思想感情和语言结合起来,而后很精炼地说出来。

  要写作,便须读书。读书与著书是不可分离的事。

  叙述不是枝枝节节地随便说,而是把事物的本质说出来,使人得到确实的知识。

  我们只须记住这个:不善写景就不必勉强,而应多注意到人物与事实上去;千万别拉扯上一些不相干的柳暗花明。或者菊花时节什么的。

  我们必须深刻地去了解人。知道他的十件事,而只写一件事,容易成功。只知道一件事,就写一件事,很难写出人物来。

                              2022年2月3日 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