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关于我还是关于你

做公益一直被认为是很“对”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发现做公益的人很少深究方法论,只是闷头扎到他热衷的事业里去,扶贫济困,保护环境……但是在现如今的中国,公益自始至终没有成为主流的事情,人们参与公益的热情和频率不高。这背后当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很多人一直没搞明白,公益其实是极其人文主义的事情,而夸大了客观现实比如贫穷、灾害、弱势群体、空气污染等等的重要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身着褴褛的孤儿,靠着乞讨卖艺苟且养活着自己,一个是身体残疾的母亲,希望通过学习一门技艺来获得工作,而此时你手上只有一笔钱或者一个机会,你会给谁?或许你会选择孩子,或许你会选择母亲,这两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因为我们无法通过“谁比谁可怜”的客观方法来决定你要帮助的对象,在你选择中做主导作用的,其实还是你自身的感受,客观事实只是起到了激发你情感的作用,而不同人因为自身的生长环境、学识等因素,被激发起的情感也会千差万别。从这个例子上我们会发现,公益往往是人文主义在行善者身上的体现,和被帮助的对象的关系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大。马云曾经说过,“做公益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其实也是类似的意思。

所以当有人或者企业标榜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公益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认同而已,对于观众而言是无意义的。因为在观众眼中,别人的公益行为并不能产生特别的共鸣,人们只会在乎自己的公益行为为自己带来的感受。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从事筹款、公众参与或者公益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以往公益人士,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描绘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多么有价值,对于受益人/环境而言是多么重要,却往往忽略了对于行善者会带来何种感受。这也导致了公益项目漫天飞舞,能获得大众认可的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并非公益项目的设计不够专业或者有价值,而是他们缺少了从大众心理出发的视角,去激发潜在行善者的行善冲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与老师们陪伴十月加入春暖花开大家庭的新孩子,一起观察宝贝们的情况,缓解入园焦虑,抓住机会做安全感和情绪力建设~ 看...
    黎春花阅读 1,143评论 0 3
  • 青春,像一缕清纯的阳光,照耀所有年轻和曾经年轻的人们。所有的人都赞美青春,青春的赞美诗唱得太多了,以致我们忽略了自...
    c风吹来的沙阅读 649评论 0 3
  • -1- 想学古筝的念头源于大约两年半之前。那时候女儿在附近一个艺术中心学习画画,而我每次无所事事等待她的时间需要一...
    沐璎阅读 5,845评论 21 26
  • 经过一个月痛苦的减肥,我成功瘦了三十斤。 女人为了悦己者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是的,我要约会了。 20岁的时候我还...
    蒙克的迷妹阅读 2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