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这本书已经拜读完,突然有种思想上大汗淋漓的感觉,不,简直就是心虚和吃力,发现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的短浅,原来你我在学习和进步上挣扎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思考逻辑上的不足,没有解决根本的原因和缺乏正确的方式。
下面我想以这本书中的其中一章谈谈让我重新思考的一些东西。
首先是我要谈的这一章的内容的思维导图: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我努力去学英语了啊,为什么还是没有过六级?为什么还是考那么低?为什么他没我努力反而比我考得高?
其实,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努力”方式正确么?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此时的你,需要考虑的并不是什么六级过么过,分数高不高?而应该反思你的“努力”方式是不是正确的,以避免让你陷入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盲目之中。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去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式,不断优化你的“努力”呢?
采铜老师在《精进》这本书中,“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一章中给了我们最为简单有效的答案。
首先,你需要改变对于“才能”的认识,发现“努力”本身的意义。
我们一般将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天才,天才者,天赋异禀,让人望城莫及。一种是普通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玛丽亚梅耶斯和同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总结了有关才能的四种典型观点,并饭,画出了一张四象限图。
对你我来说,天才说(特有-恒定的观点)是当下最被认可的观点,心理学家提出的智商概念对其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甚至常常因为某件事而被暴击无数次,但其实,我们的才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所能全面反映的吗?显然不可能。盖洛普公司的唐纳德·克里夫顿就曾对此提出异议,并提出“优势识别器”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所擅长,应该找到并善用之,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在自己的优势上自我陶醉,阻碍了自身的长期发展。
那我们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呢?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心智”可以给出解释,“成长型心智”人认为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得到能力上质的飞跃,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所以,知乎上有句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审视自己的“努力”,让努力变得更具策略性,比如:人力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程度的把握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学习和优化。
其次,我们最能接受的“木桶理论”人生是最危险的,专注优势才能才最靠谱。我们不能说“木桶理论”不正确,但至少对于个人的基础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尤其是那些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木桶理论”意味着三心二意,贪多求快,跟风冒进,而非努力将自身有限的资源聚拢起来,专注于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本领的修炼。
乔治·莫舍是哈佛商学院1963届毕业生,后来创立了国家商务家具公司,在毕业50年后,年逾古稀的他接受了哈佛校友会人士的访谈,在被问到给年轻人有何职业上的建议时,莫舍把毕生的经验总结为这样一段话:"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面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有新的机会。"
莫舍的这段话可谓金玉良言,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时刻都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应该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进行优势互补。同样,这也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需要有拿的出手显而易见的优势。否则又有谁会愿意与你组队打怪呢?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笃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你说呢?
第三方面,不苟且,才能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
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幼年时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补贴家用。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20岁的一天,他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还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但这本书是别人家的,于是他只有去找书的主人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用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勾画完成,共画了16册。而在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就是靠着这套勾描出来的画谱,反复临摹,勤学苦练,名噪一时,引来名家收他为徒,有了专业的指导,齐白石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像齐白石先生这种长期专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想必很少有人可以企及。
也许我们当中很多人,当你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的时候,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词就是"还不错"、"差不多""挺好的",所以很多事情常常是高开低走,开局噼里啪啦打得不错,后面就慢慢没了声响,最后不了了之。所以虽然曾经倾心做过很多事,但是人没有一件事做到了顶尖和极致。
生活中我们要提倡凡事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但,并非是完美主义。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有限,那我们在追求人生之事时,是应该专注于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还是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呢?塔勒布教给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采用杠铃策略,即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一方面在大多数投入中,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随时准备着获得的各种机会,从而实现人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最后,最重要的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一项技能,要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以激发自身的潜能优势。
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开发者李纳斯·托瓦兹,其实对于此系统的开发很偶然,正是因为自己电脑中的原有系统被搞坏,他自己被迫决定要挑战一下,使用Linux系统进行开发,才使得这个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源操作系统。当然,这样的事例在人类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人是情感性的动物,总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逼自己走出舒适区,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潜能。
但同时我们也应遵循下面的原则,以免南辕北辙。
1.刻意增加难度训练时要科学合理,不要过量,并及时反馈调整。
2.不满足于既定领域已有的"标准"经验操作,设定一定难度的挑战,主动突破。
3.放弃"兴趣"领导法。先不要以兴趣决定去做一件事,先努力做一件有用的事,专注全力去做,然后懂得将这件事变成双向的,主动的,你就会慢慢坚持下去,根本不需要靠意志力拖着你去做这件事。
所以,当一件事面临无法进行的局面时,你应该停下来,反思你的"努力"方式正确与否,这样你就能很快找到方法,愉快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