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个假中断了四天,今天接着进行。
今天晚上如约陪媳妇和孩子去钢琴工作室去练琴。到地方时,看到有个小女孩还在练琴,以往这个时间已经结束练习回家了。结果刚进门就看见这个妈妈在哪里打女孩的左手,一边还说弹错了,注意手型,注意看谱。小女孩一边哭丧着脸,一边继续练习,一边还被老妈打骂。
这是一位严厉的妈妈,看到孩子练习没效果,火就很大,直接下手去打,并指正说这样弹不对,我对五线谱和音律一窍不通,不知道这个妈妈指导的对不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看着在哪里严厉的教育孩子。有心想上前沟通一番,想想教育孩子是家长自己的事情,并且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就没冒然张口,静静的观察了一会儿。最后孩子越弹越错,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在哪里持续犯错,有些心疼。此时媳妇上前一番劝阻,有了个台阶,算是结束了。因为我们的练琴时间要开始了,他们要腾位置。
今天这种场景应该很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有时看着孩子就是做不对,要他做某事就是不去做,或者就是做不好,就要生气,就想伸手暴打一顿。学习不好要打,练习技能不好要打,……孩子们的记忆中只剩下学不好要被打的印象。全然没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喜悦,也没有弹琴时那种愉悦的心情。
每次锻炼身体要在自己感觉很舒服的时刻停下来!
猛然间大脑中想起这句话,仔细品味一番,和今天这个孩子练琴的过程何其相似。练琴本身是孩子听着自己能够演奏出美妙的声音,感到高兴。结果因为练不好,被粗暴的对待,记忆中都是痛苦的回忆,久而久之练琴也就没了那种愉悦感,也就失去练琴的热情了。如果整个练习的过程不断因为很好的演奏一首曲子被鼓励,不断的纠正自己的一些小错误,并且练一会儿歇一会儿,整个练习的过程中都是愉悦的,记忆中也就留下了练习过程最舒服的感受。记得这种感受,不断通过每次练习来强化这种感觉,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因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练习新技能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
由此来说,在孩子日常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当的给孩子鼓励,协助孩子迎接困难的挑战,多去纠正孩子的做法,而不是粗暴的评价孩子的一些表现和结果,因为那是结果,不是产生结果的原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多关注孩子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而不是直接评价孩子的结果,因为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得不到好结果。当然这样对家长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在另外的文章中进行交流。
是为孩子找一个好教练,还是父母自己成长为一个名好的教练,是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