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定义了我们的审美

走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当红明星拍摄的产品宣传海报,每当经过这些海报时,我心理总会自动产生诸如“她为什么这么瘦”、“她的发量好像一直这么惊人”、“她这是吃了防腐剂吗”之类的想法……而我们有意无意接触的这些信息(比如照片、视频、图像或片段)对于我们审美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卡尔夫沙马尔斯维克湾玄武岩柱,斯卡吉半岛,冰岛

最近准备将家里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掉,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我按照网友的方法,将电脑拆开,取出硬盘,用数据线连接后,准备清理里面的文件。

这部电脑是在2010-2012年之间使用,看到十几年前存在电脑里的照片,很多回忆突然涌现。在这些照片里,十几年前的打扮现在看来有点夸张,波浪型卷发,衣服的款式和配色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撞色”,可能当时大家都没有配色的概念,所以也没人觉得奇怪,反而还觉得挺时尚的。

而那个时代我们眼中的时尚是从哪里获得的灵感呢?在硬盘里,我找到了一些韩国明星照片和当时的流行歌手照片,当时很多华语女歌手都留厚重的刘海,把整个额头都遮住(回想王心凌、杨丞琳和郭静等在那个时期的造型),而在当时看来非常时尚的韩国明星照片,现在看来也觉得有些普通(现在看起来有一种网红感)。

当我翻到某张明星在海滩上拍的照片时,我发现自己也有一条相似花色的裙子。原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参考韩国的服饰,在网上购买同款,再搭配类似的配饰,打造整体感比较和谐的造型。

原来,我们当时对于所谓“时尚”的概念,或多或少都有参考原型,而我们喜欢关注的品牌,喜欢的歌手的造型,都是我们穿搭的灵感来源。

其实现在也是一样,只不过接触“时尚资讯”的方式不同,现如今我们每天在手机上也会有意无意看到大量的时尚资讯,也许我们看到的时候,只是在心底默默想着“这条裙子不错”、“这个发型挺好看”,但是日后我们去商店选购衣服或者打理头发的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便会收到过往信息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会影响我们的消费选择,甚至是我们的审美。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们接触的信息进行一定的过滤,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平,学习舒服的配色,以及更适合自己年龄个性的造型。

前阵子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专拍肖像的账号,他们为很多不同年龄的客人定制适合的造型,拍出来成品照和素颜照对比,简直判若两人。比如,30岁的女性肖像是成熟干练的,也是自信优雅的;而40岁是沉稳又悠闲的,同时,无论是穿着还是发型,增添了一些淡淡的松弛感;而50岁的女性肖像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虽然皮肤已经开始有一点松弛,眼角的纹路也比年轻女性明显,但是经过造型师的打造,配上中式的服饰,整个人看起来恬静又有气质,甚至比20岁和30岁姑娘们的肖像照片还要美,仅仅是看着这位女士的照片,就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观察电脑中十几年前的自己,对比现在,看到自己因为年龄稍长而产生的变化,我想,也许我们不应该再一位追求“幼态”的装扮,在穿着上仍然像20岁-30岁,反之,如肖像照片中展示,不同年龄的女性都有他们独特的美,特别是年龄渐长以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观察自己,并寻找更加适合自己气质的穿搭和造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