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侄女领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请全家人吃饭。
晚辈当中又有一位参加了工作,我们自然替她感到高兴。
席间,二嫂急着赶去上班,二哥今天高兴,喝了一点酒,送二嫂不方便。我就去送二嫂,在路上聊了一会儿。
开始聊起了侄女找工作的经历。
自孩子六月份毕业以来,一直呆在家里很是烦闷。
就向二哥要6000块钱到西安去考试。这种时候应该是孩子关键的时期,二哥以孩子花钱太多为由,迟迟不肯给孩子取钱。
孩子气的心里说不出的委屈,只有向妈妈要钱。
二嫂在酒店给别人打工,一个月一千七八,因酒店包吃包住,一个月只给自己留50块钱零用。当时听说孩子需要用钱,立即给孩子打了四个月的工资。
二嫂平常用钱挺节省的,但只要侄女张口要钱干正事儿,全部无理由支持。
当初侄女考研究生的时候,二嫂把自己干了将近一年的工资都给侄女寄了去,保证了侄女第一年的费用。
二嫂说,关键的时候,指望他们男人,他们往往就会往后缩,甚至逃避,只有当妈妈的退无可退,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凑学费。
所以在家里,关键时候的救命稻草,只有当妈妈的是孩子们最大的后盾。
对这句话,我深表赞同。
今年孩子报了两个班。一个是特长,一个是作文。因为孩子本身比较贪玩,特长班和作文班学习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孩子爸爸早就不想让孩子学习了。一再在强调不让孩子上辅导班了,所以就根本不管孩子的学费问题。
我们给孩子交学费的时候一般是一年交两次。上半年的学费,一般都是用孩子的压岁钱交的。
下半年的学费,我也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但交学费的时候还是要给孩子爸爸汇报一声,看人家有什么反应。
这几天,老师又要预收明年的学费,我再次给孩子爸爸提起来。人家说,手里没钱,让我给孩子交。
我在想,是人家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还是本来就没准备呢?
在一个家里面,男人好像从来都不太管家里的事。对子女所有事情,好像都要有妈妈来操心,他们只管操心好自己就可以了。
前几天与婆婆聊天,婆婆给自己的总结是,她操的心多,公公出的力多。也就是说,整个家庭的实际管理者就是婆婆,公公就是给打个下手。
两个孩子,从当初上学,到后面参加工作,全部是由婆婆一手操办。当初弟兄俩上学,为了能让他们有个好的上学环境,婆婆硬是将他们从一个农村小学转到企业的子弟学校。
这在当时不但要找关系,还要交借读费。当时在全村也没有几个人这样做。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婆婆做为一个农村妇女的眼光,宁愿花钱都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一个家庭把教育摆在了首位,那么孩子成才是必然的,如同孟母三迁,只为孩子上学。
孩子的教育方面,花钱费力都是值得的。虽然现在看不见有多大效益,但都会刻在孩子的记忆里,哪天当他用到的时候,他就会感谢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