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内森有爱“哼唧”的习惯(就是那种在家长看来孩子不好好说话,哼唧耍赖的毛病,家长还不知道孩子最终想要什么),妈妈对此感觉束手无策。她试过和宝宝谈话、讲道理,或者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但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
终于有一次,当内森哼唧着想要果汁时,妈妈突然用一种古怪的表情看着他,并对他说:“内森,妈妈耳朵出毛病了。当你哼哼唧唧的时候,我什么都听不见!”
内森再次哼唧着要果汁,但是妈妈这一次摇摇头,又指指耳朵,向四周看了看,就好像真的听不到的样子。内森又哼唧了一次,但是妈妈再次重复了一遍这个动作。第三次,内森开始说话:“妈妈,我可以喝一点果汁吗?”
妈妈这次笑了,将内森抱起来拥抱了一下,然后去厨房给孩子倒果汁,并对内森说:“当你这样好好问我的时候,我能听的很清楚。”从那之后,内森每次哼唧,妈妈都会指指耳朵摇摇头,而内森就会尝试用一种更好的语气说话。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好好说话,出现爱吭叽的问题呢?
我认为,孩子出现这种毛病,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时候的经历,让他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当他们不会说话并尝试说话时,经常会出现表达不清晰,说不明白,发音不标准的情况,而碰到这些时候,父母们对他们总是宽容的,认为孩子的说话能力是在成长,所以不会认为这是烦恼,反而在孩子哼唧的过程中,也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当家长认为他们有能力好好表达时,孩子再开始哼哼唧唧的,家长就会对孩子失去耐心,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这里家长们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心态变化的一直是家长,我们对孩子实行了双重标准。二是孩子在哼唧的时候总会被满足,所以这让他们养成了有需求就哼唧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家长一手造成的。
当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总是哼唧,应该就先反省自己,上面是《正面管教》中的一个小故事,看似简单,里面却包含了许多管教中的思维,当我们明白孩子的问题所在,就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改正行为,上面的例子就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 用尊重的方式教给孩子尊重
故事里妈妈采用了一种幽默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让自己接受,把冲突减到最小,同时保留孩子和妈妈的尊严,让孩子的潜意识认识到边界和什么是尊重。
2. 和善而坚定
妈妈的教导方法中,不含攻击性,就事论事,这就是正面管教最提倡的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既不惩罚,也不批判,还做到尊重。
3. 耐心很重要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缺乏耐心,而上面故事中的妈妈,开始对孩子也是没有耐心的。而当她采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孩子时,这样做的同时就已经具备了耐心,而耐心和好方法互相影响促进,让事情变得更加和谐,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4. 正确的激励
在内森做出正确行为后,妈妈不仅是用果汁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还用拥抱,语言鼓励多个维度给孩子进行鼓励,这是很棒的正向反馈机制,可以确保加深孩子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养成新的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