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展现出我们党锲而不舍根治“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破除作风问题抓就见效、松就反弹的怪圈,必须持续健全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有效机制,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以“铁规矩”立根铸魂,夯实作风建设的政治根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对党员干部而言,学习教育不是一阵子的“短修课程”,而是需要常修常炼、常学常新的“终身课题”,必须持之以恒、慎终如始。要提高站位学。深刻领会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根本要求,推动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要及时跟进学。自觉将开展学习教育与学习领会党中央作出的最新决策部署、重大改革措施等贯通起来,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以“学查改”系统施治,锻造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以“学查改”一体推进的系统思维,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学在深处,方能破除思想藩篱。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作为必修课,从“两个确立”的政治高度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查在细处,才能直击问题本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显微镜”检视“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既查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等表象,更挖政绩观偏差、宗旨意识淡化等思想根源。改在实处,贵在建章立制。针对“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新问题,需建立完善动态监管平台,用大数据赋能推动整改质效,将整改成果固化为“带电”的长效机制。
以“鱼水情”凝聚民心,彰显作风建设的人民立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带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栋,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说掏心窝子的话,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看“门面窗口”也看“后院角落”。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急难愁盼”,一一记下“民生台账”,用“钉钉子”精神逐项破解,让作风转变体现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里。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尺。始终以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作风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摒弃“官本位”思想,常怀“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