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刘震云先生历经三年的呕心之作《一句顶一万句》. 刘先生这部作品以男主吴摩西的数次改名为脉络,以民国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吴摩西为寻找养女巧玲而走出延津城;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为了寻找“姥爷”吴摩西临死前为母亲巧玲留下的话而走入延津城为两个时间轴,为读者勾勒了一副民国时期河南延津城乡平民百姓的“清明上河图”.书中虽然涉及人物繁多,情节曲折裂变,时间跨度百年有余.然而全文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即是人与人之间默契沟通,言语投缘的重要性.这仿佛是一切人际关系存在前提与基础. 它存在于书中描写的夫妻之间,战友之间,朋友之间,毫不相识的过客之间,都会因为言语是否投缘而决定能否相处下去的必要条件.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人物之间一递话便知道两个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是“相逢恨晚聊不尽”……
《一万句》中,刘先生把两个人说话不对路叫做“不对付”.联想到我从小和母亲说话时的状态应该就是“不对付”. 她属大龙,我属小龙,可能是“一家容不得两条龙”的缘故,我和母亲说上三句话以上必会呛岔,弄得不欢而散.比如,小时候,母亲带我去买衣服,我们母女的眼光从来看不到一起.她喜欢颜色鲜艳或带有花纹图案的衣服或裙子.还美其名曰小女孩就是要穿颜色鲜艳的,带花色图案的,跑起来像只展翅的小蝴蝶……我则是从小就喜欢纯色系衣服.偶尔会喜欢格子或条纹.所以,我童年时,母亲总是带着女儿欢欢喜喜的去逛街,满心想为女儿选一件满意的新衣, 却又在两人审美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不欢而散, 女儿被母亲气的噘着嘴跑回来.我结婚后,满怀着孝心带她去逛街,想为她选上两件新衣.但是由于她相中的衣服我觉得稍显俗气;我选的款式颜色她又觉得太新潮,特别是看了衣服上超出她心理价位的价格标签后,母亲的回答就是简单一句话:“我有衣服穿, 咱们回去吧.”弄得我是一脸的尴尬,一肚子的委屈……类似的情况出现数次之后, 我坚决回避再和母亲一起出去买东西.哪怕是为家庭中添置家具或居家用品之类的物件. 看着别的母女挎着手臂,有说有笑的拎着大包小包逛街的情景, 真的觉得自己是否太有个性了,要么就是太不孝顺了.顺应附和母亲的意思,让母亲高兴不是很好吗?
我和父亲的聊天儿就“相当对付”,借用《一万句》中的描述, 也就是能“说得着”,从小我们父女俩就对脾气.我小时候再顽皮,再耍无赖,父亲都没舍得打过我.记得上小学时,父亲和母亲去拜访一位亲友.我和弟弟得以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痛痛快快的玩儿一把. 我叫来邻居的两三个小朋友,在我家一起玩起了捉迷藏和过家家,把整个一个家从里到外翻腾的乱七八糟.一个小朋友在奔跑时不慎踢到了水瓶, 热水烫伤倒那个小妹妹的一只脚背.正当我知道闯祸时,父亲和母亲回到了家.母亲看到家里发生的一切已经无语.一边赶紧抱起那个小妹妹,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快速冲洗她的那只被烫到的脚,一边安置弟弟找到家里的药箱.给那位小妹妹擦拭烫伤膏.我自知犯了大错,头也不敢抬,傻傻的站在那里等待母亲的批评.我想反正我和母亲“说不着”,顶多就是她批评我听着就是.但心中仍抱有一丝侥幸,父亲从小就宠爱自己.也许这次也会不计较吧?不,这次有小朋友受伤了,情况很严重啊.会挨打吗?我带着忐忑不安,准备接受惩罚的心理等待父亲的暴风骤雨……没想到,父亲只是拉过我,用军人正义的眼神,父亲慈爱的面容,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感动了顽皮幼稚的我:“兰子,你是这些孩子们的姐姐呢.不能给你弟弟和邻居的孩子们带个好头儿啊!哪有一个女孩子玩过家家捉迷藏,把家里弄得像被打劫似得. 都说闺女遗传老爸啊!你应该像老爸一样学会并喜欢整理家居卫生才对. 爸爸养成每天早晨打扫卫生的习惯,让你们一醒来就能看到干净整洁的家.爸爸觉得很有成就感,你和弟弟忍心搞破坏吗……不是爸爸不让你和小朋友们玩儿,玩耍也要注意安全第一啊!”“老爸,我错了!今后我一定会好好改正的……”直到现在,我一直保持着爱干净,喜欢整理房间的好习惯.不得不承认,这是老爸的功劳.
从那次父亲手下留情之后,我和父亲之间更有默契了.比如眼神的默契,言语的默契.正如刘先生在《一万句》中形容两个人谈话很投缘一样,我和父亲能经常在一起“喷空”. 记忆中,我们爷俩在一起“喷空”的日子还真不少: 父亲回家探亲时, 曾跟我聊过: “兰子啊,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啊?” “老爸,你穿军装实在是太帅了!我要和你一样,当一名空军……” “女孩子当兵太辛苦了.长大了能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行了,能坐办公室里,风不吹雨不淋的就好.” “老爸, 我喜欢画画.让我学画画呗!那些数理化科目,实在是它们认识我,我怕认识它们啊……” “数学不好才是我闺女呢!呵呵.你老爹读书时就是数学糟糕.一上数学课我就打瞌睡……你要是真的喜欢画画.赶明儿爸爸给你联系咱们县一中的美术老师.他是咱们县里画西洋画数一数二的.” “真的?好啊!我就知道老爸你是最懂我的…….”
父亲转业回来了, 周末时他炒上几个菜,开上一瓶酒,我们爷俩就能端着杯子,他一杯,我一小口的喝上半天,聊上半天: “闺女, 我最近又在创作一副书法作品啊,是你黄叔叔预定的,要装裱后挂在他们家的书房里的.你说我写什么好呢?” “挂在书房里当然是励志的警句比较好啊. 比如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都可以啊.我看要不写一个励学敦行吧!” “不错,我闺女就是我闺女,和老爸想的一样.来,咱爷俩走一个……”
此刻,七月最后一天的深夜,我坐在父亲的病床前. 一边攥着父亲的手,一边奋笔疾书的码字.我真心希望父亲能尽快康复起来, 我们爷俩还能在一起端两杯酒,一起聊会儿天,一起漫无边际的“喷空”……父亲,您是一名军人, 您要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打败病魔,不是吗?全家人都会在您身边陪伴您, 帮助您,为您加油鼓劲, 作您坚强的后盾. 鼾声微起的父亲,你听到女儿的呼唤了吗?
2018年7月31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