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开始写高中时代这个专题的时候,为了不涉及个人隐私,我曾问过同学们:“你们要不要实名?” 没想到他们一致的回答都是要。好吧,能够记住你们的名字,我也感到荣幸。能够记住与你们的点滴,也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记忆的花絮,穿插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为日常的生活带来几分暖意!
那,开始吧。
我和王志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同学。只是因为文理分科后,他到了我所在的14班,而我到了他所在的4班。我会不时听4班的同学说起他。大家说他是个聪明的人,当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据4班一个好友的描述,他比较霸道,比如:喜欢一个人,就很放肆,也很无礼。不过,我想,青春年少时,谁不曾为爱疯狂呢?
我们在整个高中并没有什么联络,甚至我都不知道他的样子。我只知道,他到了理科班后,成绩也还是不错,并且和我喜欢的男孩子关系不错,这也足以让我能够记住他的名字。
我在烟台读大学,碰巧他妹妹也在烟台。有一次,他在QQ上拜托我照顾一下他的妹妹。我便和她妹妹联系,一起去过烟台开发区的金沙滩,也一起逛过街,也送过她小礼物,在她回家时去汽车站送她。
我也曾问过他关于他的事情。他自然也是不肯多说的。我大概知道,他们在大一时还会写写信,后来也没有太多的联络。
后来的四五年时间,我们彼此都是沉寂状态。各有各的生活,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中曲折。我也只是偶尔看到他发在空间里的去远行的照片。他在新疆,学旅游专业。带队也就很正常。我不太看得清他的样子,但那身远行的装备很酷!那个时候,我已经被新疆的大美折服!只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远行的想法。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机缘未到,我也去不了那里。
2014年,我开始远行,新疆也在我的计划之中。2014年,他依然在新疆工作。我先到哈密,再到吐鲁番,后来就到了乌鲁木齐。他说他来接我。于是,我们就在乌鲁木齐火车站见面了。坦白说,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他这个人。但没有任何陌生感。我们很自然地跨过了过去好多年的时光,实现了无痕的“连接”。 “连接”在这里是NVC(非暴力沟通)中的专业术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建立一定品质的联系。我们之间,也许是气场相同,彼此没有隔阂,一定品质的联系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他来火车站接我,带我去了他的初中同学方媛家里,那里,竟有一个山东帮。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吃饭,打牌,游玩儿。这种友谊,也让我感动!方媛的老公也是山东人,婆婆也在那里。于是,我在那里的几天,可以经常吃到山东口味的菜饭,特别是水饺和带馅儿的烙饼,让我有一种远在他乡的亲切感!王志杰带我们去了乌鲁木齐博物馆,里面的展品琳琅满目,让我目不暇接,而他也能够娓娓道来,跟我讲述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
我在新疆游玩儿的那段时间,他也作为专业的导游为我提供行程建议。这让我玩儿得很尽兴!
之后,他跟我说:“很奇怪,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对你没有半点儿陌生的感觉。”
我想,那也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流着相同的血液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即使我们都远离了故土,但故土的养育,已深深嵌入我们的脾气秉性中。
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很沉默的他问了我一句:“什么时候写我啊?”
嗯,写你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连接,是在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有人跟我说:“虽然不跟你联系,但我从来不曾忘了你。”对于这话,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我想跟你说:“谢谢你!在我艰难的日子里,你曾给过我很多很多的阳光,也给我信心,鼓励过我。”
过去的可以只是故事,但我珍惜每一个在我生命中出现的对我以诚相待的朋友,而你,是其中一个。
而我还想跟你说:“你热爱新疆,而我,理解你的那份热爱。因为,我也很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