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自己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和义务,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和挑战!
上个月堂妹高考成绩放榜,问我怎么选专业。我只告诉她,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去读,只要不是你选的学校里的“鸡肋”专业,只要不是太冷门。堂妹嘴上说知道了,但最后她还是在他人意见和自己意见中摇摆了很久,淘汰了一轮又来问我意见。我还是告诉她,选你最感兴趣的,选你能够付出爱的专业,你就选对了。毕竟大学专业的自主选择,是对自己负责的第一步。“对自己负责”的意思就是,无论你开的是什么头,你也要抬头挺胸地坚持下去。
人生大道,看着“条条大道通罗马”,却没有人能告诉你哪一条好走——因为就没有哪一条是好走的。每一条路都不容易回头,都需要我们在自己选的路上披荆斩棘:你走好了,原本是烂泥的路也会变成高速路;你走不好,原本的平坦的高速路也会变得坑坑洼洼。所以有人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而走的什么路,怎么走的路,会影响你变成什么样的人。同样三十岁的人,有些人熟知厚黑学,深谙世故;有些人天真单纯,过着简单的日子。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又能知道谁比较幸福呢?谁又能知道谁的幸福更长久呢?
有一部HBO的迷你剧叫:Olive Kitteridge,以主角名字命名。讲述一个女人的一生,可以从剧里各个平凡人的生活中看到挣扎,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的交锋。似乎主角的生活很无趣,很低落,很容易让人失望和想放弃,可是在面对生活的难堪、惊讶、悲伤时,她都能靠着一丝向上的本能使生活不至于崩塌。
这种需要努力才不陷入泥潭的感觉,才是生活的真相。“挣扎”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例如在学校是学霸的优等生,到了大公司,才会发现世界那么大,你其实很平凡,或者你比大多数人都不平凡,但大多数人职位和收入却一直都比你高;例如在高级外企当高管的金领,却不小心产生了办公室恋情,而且还是婚外恋,还有了小孩,最终却还是无法插入别人婚姻,只能离开公司独自抚养小孩。
例如生在什么也不缺的独生女,早早嫁了门当户对的富二代,却被婆婆欺压不幸流产,最后因为丈夫软弱不敢反抗,婚姻草草结束,那时还不到二十五岁;例如一个平时无忧无虑、十指不沾烟火气的家庭主妇,丈夫突然暴毙,留下六个孩子,最小的一个还在肚子里,还要面对债主突然上门;例如你家庭富裕,夫妻和睦,但你却整日恐慌于失去眼前的幸福而无法享受眼前的幸福得了忧郁症……
这些都是我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些人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接下去要怎么走?没有人能抵抗生活的突然袭击给你的伤害,只能扛着,挺着,坚持着直到伤口愈合,直到柳暗花明。
没有人有自信说,这一生你能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也许有,但样本数肯定小到不足以影响结论了),所以家人很重要,亲密的朋友很重要,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支持你,鼓励你,而他们也会有需要你的时候。我们互相依赖,并不是因为谁比较强大而被依附——而是因为面对生活,我们都弱小,所以我们需要彼此的存在。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活得很精彩和可贵。优等生接受了生活的不公平,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还是始终在中层的位置,但他发现了工作之外的生活中更多的兴趣,所以不去纠结上升受限的问题了,在另外的领域得到了快乐;生下小孩的单身金领,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另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年纪轻轻就经历了离婚流产的独生女,开了家小店卖精品;独自带着六个孩子的主妇,在亲友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老大老二帮家里买了新房子,最小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
我不知道他们中间经历了多少思想的挣扎和认知的调整,流过多少眼泪才走到今天,但在他们这一生,一定还不是生活最难的样子,因为他们还有家人,有朋友,有志向,有才能,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最后走出来了。我所认为的生活最难的样子,是放弃了挣扎,放弃了面对,放弃了未来。
最近刚开始看新的大剧《我的前半生》,如果罗子君没有唐晶这个朋友,不管多忙碌都对她关怀备至,她可能还要在泥潭里很久。因为是正能量剧,所以后面女主大概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激发潜能,焕然一新。而现实呢?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有太多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生活;有太多的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而被伤害一辈子;有太多的人只抓住了短暂的幸福,就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年轻的时候,认为轻狂就是不在乎身边已经拥有的大多数东西。家人日日重复的关心,朋友无私的付出,永远够花的银行账户,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于是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恩。然而在你知道了什么是“失去”或者“改变”之后,如果有一天能明白这些都是你人生中的“侥幸”和“唯一”,你才能长大,才会成熟,才会懂得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这一生,还是会有我们留不住的东西,我们只能接受,只能兢兢业业,只能在珍惜眼前和今天的同时,敬畏地面对未知的明天。美好的明天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Whatever happens tomorrow,
we have today!
关注公众号:Tina的慢生活 跟Tina一起,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