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兴许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我们有些时候却很容易迷失自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在某一个年代,某一个时代,某一刻,我们突然之间就觉得我需要那样东西,或许是物质,或许是金钱,又或许是精神的某一个领域... 就变卦了。
我粗略地记得在我还没有懂得记事开始时,姑姑就嫁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时候对一个很远的地方,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只觉得姑姑去了一个我们以后都很难见到的地方,仅此而已。到现在我才知道它离我们并不远,只是在香港而已,但小时候的我,总以为一个很远的地方是摸不着看不透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以前我只听大人们说姑姑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改变一个家族甚至整个家族的生活状况,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一个人要改变自身的家庭状况,为什么要离大家远去?(小时候幸福的定义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当然现在也是一样的,但既然不幸福了,远去追逐的改变家庭状况又是为了什么呢?)到现在长大后懂事后能够再与姑姑见面忽而想起这件事情。然后再听现在的姑姑对自身的陈述,其实自语行间的去琢磨那些文字,可能他不会透露也不会溢出一些真实的感情出来,它也不能让我们琢磨一些什么出来。但是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你观测不了的。
我记得在姑姑离开家门的那之前,姑姑就是一个很讲礼貌,做事情很讲究的人,而且是一个十分讲卫生的人。到现在她依旧没有改变,不仅对她,对她自身的儿女也是一样的,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但是这样一种方式却跟农村形成不一样有点不一样的对比,(因为姑姑自身也是经历农村生活,却被很多理固化所持有的方规所打破内心的真实)我总以为这可能就是一个人最舒适的生活状况,是一个人最想要的生活状况,但是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你去认真思考认真发现其实并不!也许一个人在很邋遢的状况之下,一个人在很无聊赖的状况之下,在很没有思考,在很无忧无虑的状态之下,其实那有可能是自己最真实的状况,她会没有心房,没心没肺的,很不刻意的说出了某一句话,可能就是真感情。“在这边的环境真是舒适,我女儿没有跟我回来,但是她喜欢农村的生活,她喜欢玩农村的空气。”这是一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却透露出了无边无际的遐想,。然后他很轻声说了一句:“简陋真好。”一句捡漏真好,却真真切切的按捏不住内心的真实感情,让旁人听听到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慰籍感会想靠近去却安慰却被那种无声的寂静感所沉默着了,久久难以打破。
也许还在大气喧嚣的城市,也许还在努力为钱财而争夺的世界里,我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所打扰着甚至乎有点迷失了自我,开始羡慕那些贫困人的生活,羡慕他们的微笑,羡慕他们的生活,羡慕他们的家庭的齐全,羡慕他们所拥有的一块橡皮擦,一支蜡笔一个舒适的安稳觉,这是一个已经钱财百万的人,却失去精神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终其说生:“可能我们都差了一份时代的满足感,对时代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