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半年内成为专家

努力的人很多,但是成长很快的人比较少。

hi,我是悦啊。

提到“专家”两个字,大多数人的脑子里马上出现的是某位博士、院士、发表了无数论文的大人物,再不济也是某个领域头部人物。

但是现实却是,我们所谓的“专家”一次次打破我们的固有认知:“伪勤奋”只会造就“伪专家”。

其实教员早就说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简单说,就是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好正确的方法,认知到位,实践到位,你完全可以再半年时间,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我稍微解释一下,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但格拉德威尔原话是这样说的:“刻意练习一万小时”,而不是省略了“刻意”两个字。

如果我们没有去刻意的做某个事情,只是单纯的一万小时堆积,那么他只会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最明显的就是流水线的工人每天12小时的循环往复。

工厂工人,每天都是不间断的12小时做重复的事情,我上家公司是12年成立的,到现在也已经13年了,我偶尔拉系统看的时候,开厂就入职的人,到现在还有在一线循环往复工作的前同事,十年时间是早已超越了万小时理论,但是他们成了专家吗?

不,他们只是同一件事重复做了十年而已,没有刻意思考的练习,这种“无效时间的积累”,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

真正有效的积累,就如同爱因斯坦说的:“做重复的事,但是要思考不同的结果”。

其实,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专家,比如大家电脑有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IT的朋友,家里面要装修的话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干装修的朋友,想投资理财的时候,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做理财的那个朋友!

其实,真正的“专家”,就是能够把事情讲清楚,用简单大白话讲明白,普通人也能够听懂。

还有就是能够实操,既能大白话说出来,也能够自己做出来,有一个好的结果。

最终,专家还是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把一系列的东西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幸福生活水平!

其实,我们只要在稍微一个细分领域,比90%的人都懂一些,那么我们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专家的成长其实也是遵循着普通规律,大部分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就像我刚开始接触投资,以前也是什么都不懂,然后我就开始记录,每天去复盘学习。

碰到不明白的我就去搜索,去了解,去请教互联网邻居,然后我在思考背后的逻辑,很多是学了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迟迟开始,因为害怕不完美。

其实很多大佬、专家都是在“干中学”,哪怕是刚开始“干成一个垃圾”呢。

很多人总是抱怨说,我不明白,我不懂,我也不是那块材料,稍微一问,有切身的去琢磨专研吗?

教员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调查我们在用在实践当中去,哪怕做出来“一个垃圾”,那么我们也是找到了一种不成功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纠结的是,我不行,干不了。实际他们每天两小时刷手机,在花十分钟学习看书,然后在奖励半小时打游戏......,最后说自己不行,学不会,抱怨自己不是这块料,最终放弃!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我们只需要保持每天2小时的“心流时间学习”,若学习时总看时间,说明强度不够。若沉浸其中忘记时间,那便找对了方向!

其实现在社会的知识更迭很快的,6个月足以完成三轮学习、实践、修正的正循环。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手机为什么更新迭代那么快?

因为知识体系的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半年实现发现漏洞,完成知识的重构,然后大脑完成升级。

所以真正的“专家”都是咬牙坚持,不怕犯错,不能实践的人。

专家不是喊口号的,而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毛选》里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这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哲理,更是知道我们前进的方法论!

最后,只要我们肯去学,愿意做,愿意复盘,哪怕我们今天什么都不会,只要我们真正的开始去做,半年之后,我们也可以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为一个“专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