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有意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参加一个关于教育测评的论坛,感觉懂教育的校长和专家还真不多,许多人连常识都不懂。有个什么首席专家说,中国教育评价只有定量,没有定性,他眼中的定量就是分数……还扯大数据,分数代表大数据?哪个不知道中国的教育评价主要就是定性的,否则还扯什么数据,还开发什么评估软件?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定性或定量都是有问题的。而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就如熊丙奇所言,最缺的就是数据,目前发展教育都是经验之谈,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比如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国外要跟踪对比几十年,我们却拿不出数据。

分数只是数据的极小部分,数据理应是方方面面的,这就是常识。

有的校长还津津乐道他威权管理的一套:优胜劣汰,赛马不相马,下岗,转刚,待岗……(见上面几张图)乖乖隆地咚。

这样的专家,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评价机制真有意思……

这个论坛更有意思,有必要,有价值。教育评价,为的是鼓励生长,而不是像某些校长那样出于控制,以利诱、威吓软硬兼施的所谓评价控制也就只能在特定文化背景与土壤下有效。不过鼓吹这些手段也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提出质疑时愤然离去以示不满更需要勇气了,这个时候平时津津乐道的儒家之礼也就清清楚楚了。主办方选择性报道亦然。我虽然不信儒教,也不反儒教,但对所谓“礼”的理解是,它首先应该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的,立己方能立人。比如好客山东劝酒有个风俗“端酒”,一桌10多人,每人给客人端三杯,自己不喝,客人不喝他还就不走,一圈下来客人摇摇晃晃,不知所以,这样的“待客之礼”诸君如何看?物质匮乏的年代省酒待客是美德,将客人灌醉是什么呢?读《论语》也有不同的读法。

真服帖弗莱雷那个“博学的无知者”的说法,其实我们都是知识的贩卖者,只不过在如何贩卖上有点区别而已,能做的恐怕只是至少至少弄明白了再说,想清楚了再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