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无妨,有益健康
今天本打算不早起了,昨天颈椎又开始预警,几次头晕恶心,效率极低。但看了草儿昨晚熬夜写的自罚2000字的文章,还是忍不住起来,想写点儿东西。
草儿本算不上一个抱怨的人,至少,她懂得抱怨的原则。其实抱怨也无妨,只要守好边界,遵守原则即可。抱怨还需要原则?当然,我以为有以下几条。
一、不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抱怨。抱怨无非是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不满意的结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面对结果,各自反思,然后改进,这是正常的程序。但如果抱怨,就阻断了自我反思的顺利进行,同时激起相关各方的防备心理,把矛头指向彼此,从而破坏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使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草儿是善于自我反思的人,比如一旦抱怨,罚写一千,这次似乎狠了点儿。这些年来,过段时间,草儿就会提出一个改进自己性格的目标,虽然不像富兰克林那样严苛,但进步已经很大了。
二、不在公开场合抱怨。在公开场合抱怨有两个害处,一是传播负能量,不利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构建,公开的理性的讨论有助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而抱怨却正相反;二是有损个人形象,常常抱怨的人,是不值得信赖、不适合共事的。抱怨,其实是受害者心态在作怪,只是弱者博取同情的无意识的幼稚伎俩,然而却常常让那些英雄主义情结爆棚的人上当。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个道理,流几滴眼泪似乎一切都解决了。
三、在亲人面前,在私人场合抱怨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要让抱怨过夜。当遇事不顺“遇人不淑”的时候,抱怨是难免的,适当的抱怨有利于身心健康,这就是为什么女人总比男人长寿的原因。每天我都会等草儿回来聊上半天再休息,或者分享快乐,或者抱怨几句,完了就各自看书睡觉。一切烦心事都不会怀着过夜,第二天依旧一片光明。
草儿想戒掉偶尔抱怨的习惯,我虽然高兴,但还是担心,恐怕这于她的身心健康不利,但当今天早晨读到她的《不是我不感恩,但我还是抱怨》,心底压抑不住地开心。或许,当年听着她温暖的文字入眠的幸福会重现的。每天抱怨上那么一两句,也未尝不可吧。
以前我不容易抱怨,原因很简单,从根本上说,我是一个彻底绝望和冷漠的人。没有希望,一切阻挡自己的人和事就失去了意义;彻底冷漠,自己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自己,不求回应,也就釜底抽薪般地抽去了抱怨的根据。现在也不抱怨,因为越来越能够看清楚自己发展的方向,说得高大上点儿,就是认清楚了自己的“天命”。
孔子不抱怨,就是他认清楚了自己的天命,下面引几则孔子的话,来结束全文: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14·36)
子路被公伯寮陷害,然而并无怨言,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天命。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孔子被拘押,然而并不惶恐,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天命。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孔子被驱逐,然而并不沮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