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
真是好剧!昨天一口气看完,哭得稀里哗啦,但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想到一部虐心好剧,竟有如此的治愈效果,不由想推荐给大家。
六集日剧《坡道上的家》讲述的是全职妈妈里沙子,有了孩子就辞职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和家庭。2-3岁的孩子像一头顽劣不听话的野兽,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都还在养成过程中,里沙子与公婆在育儿观念上的差异,让她对女儿的教育有种无力感,倍感压力且焦虑不安。
偶然的机会她被地方法院选中做一个案子的候补陪审员,参与审理母亲虐童致死案件。这是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一个残忍的母亲竟然厌恶起自己的孩子,亲手把八个月大的孩子扔进浴缸,致其死亡。如此可怕的行为让里沙子和其他陪审员们都很愤慨!
但随着案子的审理,所有与此案有关的人员都一一出庭陈述,案发时的情形和导致案犯失常的诱因让很多人都心情沉重。处于心理奔溃状态下的案犯也触动了里沙子隐秘的内心深处。她时常将自己和案犯的影子重叠到一起,过度地自我反思再加上丈夫和公婆屡次三番“好意”提醒和暗示,让里沙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做个好母亲”。女儿文香任性、刁蛮、不讲道理,训斥一下,就哭起来没完没了。好妈妈的心愿和现实生活的挫败感,让里沙子一再地自我否定,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
其他陪审员,也都在案件一步步审理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审理案件,细节是关键。但正是这些平常的琐碎的细节,让人感觉恐惧。这不仅仅是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基因的病态反应。在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里,女人就长久地担负着育儿重任,舆论导向也对母亲对女人非常苛刻。虽然很多人想做一个称职的主妇,但是单一的标准和人们固守的观念,让很多主妇面对具体的情况感觉恐慌,育儿本来是因人而异,但是否充足的母乳喂养、体重身高是否达标、是否在一个好的社区、是否有条件进行才艺训练、上好的学校……育儿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在相互比较,夸耀和责难中变成了一个母亲是否失职的明证。遭受到舆论和观念暴力的母亲,在不被认同的情况下,陷于精神崩溃、神情恍惚的刹那,里沙子也有两次差点就要害死女儿。愧罪感让她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配做个母亲,她无奈地选择离家出走以远离女儿避免误伤。
十多次作为候补陪审员出庭的里沙子,不断把自己的影子与案犯重叠,她把案件当成是对自己的审判。感受到了那些捆绑着我们生活的观念,如何在我们身边大行其道,让人不知不觉地被观念指挥着,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在焦虑中乱了方寸。而应对这一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回归本心,忠实地做自己!
面对所有评价和嘈杂的声音时,你若能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话,你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自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