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理论认为: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破窗效应的实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想私吞这辆车。
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来在这个拆除大赛中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紧接着重头戏来了,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成功扒走这辆置于纽约的跑车。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看着它,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破窗效应的原理破窗效应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即环境对人们行为的暗示作用。
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1、心理认同
如果一件事情被人们心理认同之后,这件本来就不应该做的事情也会变成合理。
2、环境
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产生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是形容人的,但也从一定条件上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亦是如此。
3、客观条件
一件事情的好坏在没有明确的定位时,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这件事情能够去做,人们的观念是“法无禁止皆可为。”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破窗效应的应用很多大城市的警方,他们扑灭罪行、降低犯罪率的方法,并不是费尽心力去侦破大案,“打大老虎”,而是先集中打击例如涂鸦、开快车等“小苍蝇”。他们相信,如果一个黑社会分子怯于严密的警力而不敢在街头挑起是非,他们往前跨一步作大案的机会也就不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