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触动心弦。妈妈,最有力量的名字。
《请回答1988》
最近忙里偷闲,看了自己许久未看的《请回答1988》。刚看了几集,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每次观看,都像是能够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邻里好友的温情,经历爱情的懵懂与甜蜜, 体味亲情的巨大魔力。这部剧里有一集讲到了妈妈,给我以很大触动,所以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妈妈,我眼中的妈妈。
记忆里,特别温柔的母亲,都是小时候见到的。长大后,母亲好像变了一个人。她,总是忙碌着,干不完的农活、收拾不完的家务、接连不停的唠叨、也有操不完的心。
如今,母亲快要接近50岁了,相貌平平,强干,耐苦。不关心文学,没有生活情趣,只在乎粮食和蔬菜,精通唠叨和挑刺儿。照片里,年轻时的母亲,使我讶于-哦!妈妈也年轻过--我心里很怕,我会像母亲一样老去。可,我更心疼她。
我不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可能是她的唠叨使我心烦,叛逆时期的我总是想和她“对抗”。我不愿和她意见统一,我不愿和她行动一致,更拒绝和她“并肩作战”。所以,有一段时间,斗嘴声、哭泣声、哀叹声总是充斥着整个房子。我觉得她太土,她不聪明,她有些让我丢人,她与我价值观念不符,她不会教育孩子……总之我拿着我的一套标准要求她,却忘记了她“妈妈”的角色。岁月已经在她脸上流逝,孩子与工作是她生活的全部,只有在她的庇护下,她的孩子才能有机会追寻自己梦想。
母亲和父亲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那时候的农村青年男女几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常是结婚后一段时间才发现两人在一块儿根本不合适。可父母一辈根本不会轻易选择离婚,一来怕邻人的闲言碎语,二则就是已有了后代。母亲和父亲就是这样,刚开始有点小争吵,后来在我小学时他们吵架更凶了。母亲嫌弃父亲的坏习惯,父亲生气母亲的唠叨,两人经常产生摩擦。可再往后,脾气暴躁的父亲做事越来越过分,对母亲恶语相向,甚至打母亲。母亲哭着对父亲说“我要是不是为了我的孩子,我早就和你离婚了。”这些年,我知道母亲受了很多委屈,咽下了多少苦水,我当时也希望她和父亲离婚,可她也只是有过这个念头而已。我心疼母亲,可我不想成为她。
现在,我大学。早已不和母亲争吵了,或许我变得懂事了吧,但是她,却不再年轻了。我的家里不富裕,可我不缺吃,不缺穿,买自己喜欢的零食与衣服,坐在清凉的图书馆里翻阅喜欢的书籍,题海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可她呢,炎热酷暑中头顶着烈阳在地里劳作,骨质增生导致腰腿疼痛,长时间站立劳作足跟痛致使走路已经一瘸一拐,为了几毛钱的菜钱差价和别人喋喋不休,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还是不舍的换新的。她不关心文学,没有生活情趣,只在乎粮食和蔬菜,她过着最纯粹质朴的生活。
母亲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母亲原也有她的梦想、诗和远方。如今,她总是忙碌着,干不完的农活、收拾不完的家务、唠叨不停的声音、操不完的心和时而对父亲的隐忍,孩子便是她的诗和远方。
我爱母亲,也心疼她。可,我不想成为她。
拙劣的文笔,望大家见谅。
初次到来,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