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责的时候

下午一点多,走在冬日的阳光里时,我突然发现我没有照顾好自己:渴,一上午没怎么喝水,嘴唇干到爆皮;饿,很想在路过一家西餐厅时进去吃顿好的,可想到最近的拮据,决定还是随便买点什么;想上厕所,一上午都在跟自己说忙完这会儿就去,可就这样忍到了现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身体一直在给我发出信号,可我却一直试图在压抑、否定它们。

“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工作再重要能有身体重要吗?”

我开始自责。

自责,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思维模式,总会习惯性地陷入其中。就像马歇尔说的:“一旦负面的自我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特殊的生命,而把自己当作一把椅子。”此刻,我把自己当作了一把椅子,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觉得“应该”活在“应该”的框架里,出了框架就是不对的;如果不再自我责备一下,就更加的“不应该”......

自责,就像永远走不出去的死循环。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因为不想让自己再次陷入自责的痛苦情绪中,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

1. 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

我体会着自己,感觉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捏了一下,试图收紧;而我的整个身体也很紧,肌肉紧绷着,似乎想要缩成一团。我感到身体在向我传达:我想要保护自己,照顾自己,疼爱自己。

2. 问自己:“我那样做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

因为我看重完整性,一致性,所以希望做完计划内的事情后再去休息。

一方面,爱自己、照顾自己;另一方面,看重完整性和一致性——就像书上说的,当我同时包容这两方面的需要时,果然避免了继续陷于内心的冲突,让心得以重获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