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阳妈
朋友很担心,女儿的需求不满足,会压抑情绪。
她给我讲了女儿一次出去玩,看见一杯子,她当时没满足,孩子不高兴,夜里做梦,还会乱踢被子。
自从那次以后,孩子的需求,她基本努力满足,这样搞的自己身心疲惫。
前几天,她要出差,身体还感冒,女儿还要去超市买一个玩具。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满足孩子,又担心这样培养了孩子一种贪欲,内在也很纠结。
还有一次,她们原打算回老家过春节,但是女儿看见同学参加了滑雪夏令营,也要报,后来朋友改了计划,满足了女儿,但是又遗憾没陪伴父母过春节。
朋友这种纠结,当妈的都有体验,孩子的需求不满足,孩子会哭闹,孩子会难过。满足孩子,又担心孩子喂不饱,总是提需求。
通过我多年的实践和观察,孩子虽然性格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每个孩子天生就会接纳被拒绝。
虽然孩子因为没得到而难过,但是孩子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比成人容易的多。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去观察孩子的断奶,奶是孩子的生命之源,孩子在小的时候,母乳就如同她的妈妈,断奶的时候,就如同断掉妈妈的爱。
虽然断奶的时候,每个孩子需要的时间不同,但是每个孩子最终还是能够接纳,能够适应。尤其是断奶之后,你再去给孩子吃,孩子连看都不看一眼。
我的俩孩子断奶的时候,我和孩子表达,妈妈非常爱你们,但是奶水不多了,妈妈已经不能够给你们喂奶了。孩子很难过,但是孩子接受了拒绝。
从孩子断奶这件事,我领悟到只要不给孩子传递不够好,孩子不会压抑情绪。孩子内在因为没有得到,而难过,这是正常的情绪,只要不伤害孩子的人格,情绪会来也会走。
如果孩子内在总是有妈妈为什么不满足我呀,是不是我够好呢?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转移了需求本身,而是孩子因为这件事会自我否定,自我怀疑,那么这就是平时关系对孩子的伤害。
比如,我们谈恋爱,如果对方提出分手,内在因为没有在一起很难过,这种情绪很正常。
但是内在有自卑情绪,通过分手这件事就会触发,是不是我不够好呢?是不是我不漂亮?是不是我家庭不好呢?
或者说,付出感情节,我已经付出那么多了,他不应该这样对我等等,一系列的观念,引起的二次伤害,其实和分手早就没有关系了。
孩子也是,对于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一定要学会就事论事,我们肯定孩子的需求没有错,只是我不想满足你。
大女儿已经快7岁了,二女儿3岁半,孩子成长路上,她们也会经常有需求,我一般是通过这几点来做到拒绝孩子。
1、平时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满足需求。
孩子的零花钱,每个孩子一天2元,除非有特殊需求,最多不超过5元。但是这2元,你怎么花,有决定权,选择吃零食,玩不了游戏,选择游戏,吃零食就会受限制。
孩子有了选择权,那么她会做选择,怎样去满足自己。
给了孩子选择权和掌控权,孩子经常感受被满足,孩子对很多需求也不贪。
尤其是大女儿现在会算账,她想要10元的东西,她知道需要5天的预算,那么她会5天不花,周末去满足自己。二女儿虽然小,但是她同样会说,明天我不要了。
关于孩子吃零食,孩子一周吃两三次小馒头,吃一次火腿肠,我觉得对身体影响也不大,我不想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让孩子对零食有一种匮乏感。
适当满足,这样的结果就是任何零食摆到孩子面前,孩子能够经受住诱惑。
孩子出去玩,去的地方都有儿童乐园,项目特别多,什么旋转木马了,帆船了等等。我依然给孩子选择权,选择2个喜欢玩的,花费控制在50元。她们非常会选,一个是玩一次的,几分钟时间的,另外一个选择玩沙子或者是不限时的场所,每次能玩一整天。
2、不满足,温柔坚定拒绝,不做完美父母。
大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孩子说去了三亚。回来孩子和我说,妈妈,我也想去三亚玩。
我问孩子,三亚有什么好玩的呢?她说三亚有蓝天白云。我说,妈妈认为,北京也有蓝天白云,北京也不都是雾霾天。你提出去三亚的需求没有错,能够想到出去玩,说明你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但是妈妈不能够满足你,你好好学习,将来有很多的自由,自己想去哪儿玩都可以。孩子坦然接受了,以后再也没提出去三亚玩。
3、针对同学之间的攀比,每个人拥有的东西不同。
上次孩子从学校回来,看到同学也玩魔术,回来和我说,妈妈我也要一个玩魔术的。我问孩子,魔术有什么好玩的,她给我说怎么变魔术的,下边有磁铁,你如果不仔细看,以为是自己变的。
我告诉孩子,你也想玩,妈妈理解你。你拥有的父母不同,父母选择的玩具会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孩子拥有的东西也会不同,你有魔方,你有乐高,你同学有吗?她说,没有。你要不要和同学换妈妈,她说不换。
每个孩子最初的喜爱不同,你让妈妈选择的玩具,妈妈也会满足你。但是你不能看到别人有,自己又觉得想拥有。
人与人是不同的,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看到别人拥有,都想去得到,那么资源就会枯竭,最后谁也得不到。
你可以拿你的玩具和别的同学交换,这样资源就是流通。孩子再也没要玩魔术的道具。
孩子接受了拒绝,但是我记得孩子有这个需求,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打算送给孩子作为礼物。当然事先不告诉她,那么孩子得到这份礼物,她会觉得意外收获。
4、限时满足,替代玩耍。
大女儿学前班下学期,迷恋上了手机游戏,每天总想玩,我用的手机也卸载不掉,卸载了,孩子又会下载。我来的硬 的,限制孩子,她也会不高兴。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手机下载了一个番茄土豆,定时10分钟,让孩子决定玩几个番茄土豆,她决定玩3个,玩半个小时,我觉得对眼睛影响也没事。每天上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
我认为上小学还玩游戏,对孩子并不好。后来,我问孩子,游戏都有那些内容,她说汤姆猫跑道,我说妈妈能不能和你玩?孩子说可以呀,然后在家里用枕头,垫子做上障碍物,和孩子一起跑。
出去玩的时候,也用一些树叶,棍子做跑道,逐渐把孩子从游戏世界拉回到现实。
并且和孩子讲,上了小学就是学习的世界,我们不再玩游戏,妈妈的手机用来完成作业。女儿自从上了小学,刚开始要过玩游戏,但是我说我们有约定,我拒绝了孩子,现在孩子也淡忘了。
所以,游戏再好,也比不上父母陪伴孩子玩快乐,父母要有个自信,父母的智慧一定大过游戏。
5、父母要修行的是你内在功课。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尤其是我们不满足孩子,会有愧疚感和自责感。
所以有时候满足孩子,从父母角度来说,是处理自己的愧疚情绪。
你在处理自己的愧疚情绪和自责情绪,被孩子觉察到了,孩子会利用这个情绪,然后满足自己。不满足孩子,就会哭闹,会不吃饭,甚至不睡觉,然后激发父母强烈的愧疚感,最后心疼孩子,就妥协了。
这就是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冲突不断。
父母自己坚持不住底线,一边满足,一边责怪,让孩子内在也很敏感,妈妈也很烦躁。俩人经常情绪起伏不定,最后浪费生命。
外边的世界里边没有父母,一个人被拒绝,不能够满足是生活的常态。
为什么作为父母,我们不在家锻炼孩子接受拒绝的能力呢?
父母可能会担心,拒绝孩子,看着孩子难受,想到孩子会那么悲伤。如果你心理有这样的预期,恭喜你,心想事成,孩子一定会悲伤过度,不能够坦然接受拒绝。
如果父母相信孩子,孩子虽然很难过,但是孩子一定能够调整自己,能够接受拒绝,还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如果每次你给孩子这样一种信任的眼光,那么孩子就如同你所期望的一样,健康阳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