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共同创作出来的淘气鬼拉拉是一个三岁左右的红裙女孩,头顶大大的蝴蝶结总是让我想起来宫崎骏笔下的小魔女琪琪,只不过琪琪坚强、乐于助人,而拉拉嘛……
有人说“七岁小孩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句话的出处一定很早了,因为现在三岁的小朋友的好奇心、行动力和破坏力就足以让人头疼了,比如拉拉。
拉拉无疑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好孩子,苛刻点看的话,能挑出太多毛病。比如:故意踩坏撞到自己脑袋的飞机模型却撒谎说是飞机摔坏的;比如不讲卫生从垃圾桶里捡垃圾黏贴到乱丢垃圾的汽车上;比如搞恶作剧不成就故意破坏小青的气球还恶意报复……
关于这样一个淘气鬼的创作动机,两位作者也在后记中坦承道“淘气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好奇心强的孩子也常常是积极向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其实,在我国,学识或许并不高的家长和老师也早已明白这一道理,从小就听大人说淘气的孩子聪明。但是,我们总是爱说“但是”,淘气的孩子要及时纠正他的方向,将重心放在正确的地方,免得误入歧途。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经常听到的说法,我一直信为圭臬的真理。
直到看到《淘气的拉拉》。
本书最高明的地方,也是最引人争议的地方,就是拉拉经过了淘气鬼王国的捉弄“教育“后,虽有悔改之意,但终归还是改不了淘气的天性。淘气鬼王国无疑是大人管教的象征,显然作者无意去粉饰这个结局,不想用生硬的说教教给小朋友要学乖。
淘气是公认的孩子的天性。你从来不会看到一个孩子安静的吃饭,不乱撒一地;也不会看到有小朋友不喜欢踩水玩,即便是弄湿裤子和鞋子;同样不会看到有孩子乖乖的走在道路上,不去爬高上低、东张西望……如果有例外,我想,那孩子一定是有哪里不舒服,至少正常的孩子都是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不省心。
什么是“天性“呢?天性,一个人出生就具有的的秉性,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在所有的教育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低估天性的重要,高估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外在因素。我国有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事实上已经得到了科学认证,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同时,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也各自独立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是如果忽视天生的秉性和固有的基因的话,教育究竟会在多大意义上取得成功是值得怀疑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了这么久,各个年龄段的经验和认知依然高度一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突破,这是由身心成长客观限制的,他人再多的经验也无助于自己一步登天取得成功。
认识并尊重孩子的天性,才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因为没有此基础,其他的任何教育都是奢谈。拉拉不会因为淘气鬼王国的一次教训就改变天性,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你是要让孩子按照你规划好的道路走,还是在理解他、尊重他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如果这个问题还是想不明白的话,不如换个思路,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成功的呢?如果不是十分满意,你为孩子规划道路的自信何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