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贝猫上了两岁,就展现了超强的行动力,说一不二,干什么都着急。想出门去玩,连穿条裤子的时间都等不及。想要喝牛奶,就不停的叨念,牛奶,牛奶,催的大人手忙脚乱。无意中提到他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就非看不可。一言不合就哭闹,全家都很头疼。
首先,这与他的神经生理结构有关,三岁前,大脑神经髓鞘化还没有完成,容易兴奋却很难抑制。具体表现就是,想干嘛就干嘛,根本停不下来。好像脑子不会急转弯似的。
但这也不能完全归因于生理原因,因为我们的人脑和动物的大脑不同,脱离了母体,还在飞速的发展。所以我们怎样去引导小孩子,促进大脑的发展和行为的改善就更加有意义。
最近猫妈在忙着照顾老妈,又要应付各种事情,对宝宝关心不够,近日宝宝身体不适,想起该好好陪他,顺便把迫不及待这事好好琢磨了一下。个人觉得治疗迫不及待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用语言丰富孩子的思维方式。而小孩子用行为表达多是语言表达不利的结果。
重点学三种表达,一是急,一是等,三是告别。
比如,爸爸,请你快一点,小贝等的很着急。比如,小饼干,等等我,洗完手我再把你吃掉!再比如,小火车,我该回家了,明天再来看你!
二是让孩子提前了解做事情的流程。恐惧和急躁多源于未知。一旦孩子对事情的全貌有了认识,清楚知道接下来会进行的步骤,就会把焦虑变成期待。
比如他经常要求我们讲坐火车回阳泉的故事,就是因为喜欢其中的程序。当他了解了所有的过程,整个环节就会非常配合。从取票,过安检,检票,进站,上车,找座位,放行李。贝猫驾轻就熟,像个大孩子。
所以,可以有意识的讲一些生活小故事,或者读相关的绘本。比如睡觉的故事,上课的故事,逛超市的故事,用慢节奏,多细节的情节让他明白,做每件事都是有程序的,按部就班,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昨天去看医生,孩子非常不配合,表现的很烦躁,一直喊着回家,回家。其实还是对看病的过程不太了解,内心紧张的缘故。回来以后,我带他看了小孩子表演的情景剧,连吃药都配合了好多。清开灵味道很不怎么样,他皱着眉头喝光了。下一步,可以买些医用玩具让小孩子尝试角色扮演。
三是适当增加些中间刺激物,延缓等待的时间,也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你唱首歌时间就到了或者咱们数数吧!数到20就好了。让他的心理能够有效缓冲一下。
甚至可以再引进一个无关的刺激。贝猫不喜欢喝水。每次提要求的时候我都会要求他喝三大口水,特别说明,我要听见咕咚咕咚的声音才算数哦!经过一天训练,贝猫已经有了一种认识,只要多喝水,就会有好事情发生!与其和我嚷嚷,不如跑去喝水!
说实话,贝猫不是很乖的小孩,做家长的有时候也会有些虚荣心,灏灏那么乖,小屁那么乖,乐乐那么乖,洋洋那么乖,好生羡慕。可宝宝终归是自己的,接受他的样子,陪他一起成长。如果这些都不能奏效,就让成长来治愈一切吧!
很久不写东西,还是因为看了燕飞姐分享的文章,又重新开始记录生活。笑来老师说,大学四年很长很长,而毕业了,一晃很多年过去都没有知觉。一是因为工作以后生活相对枯燥,二是我们缺乏对生活的体察和记录。而大学生活总是被大家在回忆中不断加深印象。
写作可以让时光慢下来,写作可以无数次的出售自己的时间,写作可以获得完整的思想成果,还可以积累自己的认知和原认知水平。坚持,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