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和遮咪麻》主要流传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群众中,它产生于阿昌族早期,是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是阿昌族先民为了感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创世之恩,补天缝地、降魔降妖等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



阿昌族源于古代氐羌族群,民族语言为阿昌语。据元代历史书籍记载阿昌族是金齿区域的8种民族之一,明、清史书多写为“峨昌”或“蛾昌”。其素以好客而闻名,所制造的铁器十分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当地多种宗教并存,人们还善于唱山歌、善种水稻。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创世诗,是一部对阿昌族子孙传习教化的教科书,它有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传承形式。关于《遮帕麻和遮咪麻》的起源有这么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治服洪荒、创造人类、智斗邪魔腊訇而使宇宙恢复和平景象的过程。



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说,不论是唱诗还是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内容,初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情节简单,甚至可能几个神话互不关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阿昌先民不断地进行艺术再加工,内容日益丰富生动,原来不相关联的情节联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最后,随着阿昌族原始宗教的发展,出现了专门在宗教场合演唱的诗歌体的《遮帕麻和遮咪麻》。


如今由于懂阿昌古语的人越来越少,能说唱史诗的“活祀”(祭司)由原来的8人减为2人,古老的创世神话《遮帕麻和遮咪麻》正濒临消亡的危险。


曹明宽《遮帕麻和遮咪麻》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国《遮帕麻和遮咪麻》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是一名阿昌族人,他叫曹明宽。《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阿昌族将其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它是一部叙述创世的长诗,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人类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的盐婆神话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