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辈为什么能存得住钱?他们有“独家秘诀”,我们知道却做不到

父母辈为什么能存得住钱?

一个字,省!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很多人终其一生围绕着衣食住行努力,这是无奈,但也必需。

父母辈能存得住钱,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非常节省。

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父母辈大多是60,70后,他们经历过苦日子,知道财富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方面能省则省。

从记事起,父母的衣服始终都是那几件,虽不时髦但很合身,脏了就洗洗,破了就缝补,一年下来,几乎不会添置新衣服。

人都是爱美的,看到好看的衣服,母亲也想买,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买布料做,这样能省下好多。

在印象中,母亲经常踩着缝纫机,随着“嗒嗒、嗒嗒……”声响起,一手转动缝纫机轮,一手娴熟的移动布料,长脚针在布料上快速地游走,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在母亲眼里,缝纫机就是一个宝贝,我们很少触碰,生怕不小心弄坏了。

每次用时,都会万分小心地把机头取出来,用完后,细心地注上油,又轻轻地的把机头放回去,用一层花布罩上。

母亲用缝纫机缝补破损的衣裤,做新衣服,上学时,给我做新书包,母亲小心呵护着它,它是一家人的幸福。

小时候,我比较淘气,喜欢爬树、打闹,每次回来衣服都是破的。

母亲一边数落我,一边让我把衣服脱下来,不一会儿就听到“嗒嗒…”的声音。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每逢过年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白天忙着买年货,晚上便挑灯缝制全家人的新衣。

衣服做好后要进行熨烫,而那时家里没有电熨斗,母亲就在搪瓷缸里倒上烧开的水,熨烫衣服,父亲也在一旁帮忙,一忙乎就是一个通宵。

等到大年初一早上,床头就会摆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我会早早起来穿上,出去拜年。

所以,在穿衣方面,除了买布料,父母没花过什么钱。

农村家里一般都有小院子,那便是母亲施展种菜才能的好天地。

在母亲的悉心打理下,餐桌上经常有新鲜的蔬菜,春天有小青菜,夏天有黄瓜、西红柿、豆角,秋天有茄子、辣椒,冬天有萝卜、大白菜。

有时候,母亲还会在菜地里种上几颗小甜瓜,这便是我最喜欢吃的,种上后,也不劳母亲费心,我每天都会盯着它的变化。

从开花到结果到成熟,我都全程见证着,像是在守护一个宝贝。

采摘时,用小剪刀轻轻剪掉瓜蒂,打一盆井水放在里面冰一会儿,用手指甲在上面画一个十字印,使劲一掰,清香的甜味儿就扑鼻而来。

我如饥似渴的啃着瓜肉,口水瓜汁糊了一嘴,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候。

平时家里是很少有剩菜的,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多吃菜,母亲的手艺很好,每次我都能扒个精光。

过年时,母亲会花几个小时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年夜饭一般都会剩下很多,母亲会将饭菜放在锅里面盖着,这是之后几天的伙食。

在我印象中,鲜有去饭店吃饭,大部分都是母亲在家里做,好吃又安心,关键是省钱。

受到母亲的影响,长大后,我也有了种菜情结,在阳台上摆几个盆在里面,在里面撒上种子,满怀期待着等着,发芽开花结果。

除了应酬和聚会,几乎都是自己买菜做饭,时间一长,能省好多钱。

很多人说父母能存得住钱,是因为父母在农村住或是在城市有单位分房,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房价很高,工资不高,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不买房还存不住钱,一买房,房贷都还不起,确实如此。

所以很多年轻人的第1套房子首付都是父母凑的,父母几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多都花在了儿女身上。

以前交通不方便,父母买菜买肉要步行很远去菜市场,有公交车也舍不得坐,就是为了省下几块钱。

如今交通方便了,我们会发现,很多老人还是宁愿坐公交,也不会去打的,并不是说打不起,而是为了省钱。

反观有些年轻人一点路都不想走,能打的就打的,打一次的钱都够父母坐好几十次公交了,归根结底,父母能存得住钱,就是因为一直遵循省吃俭用的观念。

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这一代和父母的消费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就拿喝奶茶来说,很多人觉得一杯奶茶20块不算贵,但在父母看来,太过于奢侈。

父母那一代,物质远不如现在丰富,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消费诱惑。

他们的消费观念也较为简单,物价相对较低,同样的收入可以支持更长时间的生活,不容易花费过度。

父母重视储蓄和理财,注重把闲置资金投资于利润较好的项目中。

有些父母有着更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如终身制工作或者退休金等。

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很广,但有些父母还不怎么会用,所以很少接触到网上关于借贷的信息,即使看到了也很少去触碰,避免了负债的情况。

总之,父母辈能存得住钱,一方面是因为省吃俭用,另一方面是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和年轻人的消费观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正文 上篇 林妹与顺狗 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刚满18岁的顺狗,和往日一样,天刚刚亮,他就到地里割了一挑青草,来到牛圈...
    茶点故事阅读 4,355评论 2 364
  • 上篇 林妹与顺狗 01 1967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刚满18岁的顺狗,和往日一样,天刚刚亮,他就到地里割...
    洛北河刘泽清阅读 793评论 0 2
  • 这座城市很有些历史。在古代,这里是一座港口,船队商贾,市井繁华。各国各地的人经过太平洋到这里来寻找商机。但是后来,...
    一团L阅读 467评论 1 5
  •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易怒的我、幸福的我、沮丧的我……这需要回望那越来越遥远的过去。当老师后才知道做父母也...
    二爷阅读 550评论 2 2
  • 母亲曾经是牡丹镇最有名的裁缝。 牡丹镇和无双镇相隔并不遥远,同属泛八百里秦川。自唐朝起广植牡丹,民风淳朴。 方圆百...
    2H青年阅读 629评论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