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月1日,新的开始,新的感谢,新的祝福,新的征程。今天是我持续早起的第722天,持续日更的第743天,持续朗读的第105天。在此,陪着我一起进步一同成长的简书小伙伴儿们,感谢陪伴,感恩有你。
按说今天只是元旦,不是除夕也不是春节,往常也只是能休息一下开心一下,没什么特别。不过,在2022年开启的第一天我还是要感慨一下,因为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彻底纠正了我的更文态度,并让我创造了新的可能,也许在今年还会带来更多意外的惊喜。
为何要选择今日来写这一篇呢?因为某瓜太过低调,可能也不太好意思。于是他说:要不,明年你在写吧?好,那就今年来写。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是如何从任性随意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开始突破文字舒适圈,开始学会深度思考,开始更长文,字数又是怎么从<1k,到1k-2k-3k。其实这都是源自几个月前捧个大瓜老师的一次酒后干货分享。不错,是一个午后我提议让他给大家上一节课,他是吃饱喝足后还喝了一点儿才开始分享的🤣
大瓜干货分享:
一,为何练诵读与写文?
这两项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好文章,能让你如虎添翼,在职场或体制内笑傲众生。站起来能滔滔不绝演讲,坐下来能挥斥方遒写作,看看,是不是很爽很潇脱?领导和老板是不是很器重你?周边同事们是不是很敬佩你?你的人生是不是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上升空间?一言以蔽之,就是练成一个好嘴与一双好手。
说起写文,我不是什么网络作者,也不是什么教授学者,顶多算是个博士生导师助理,学术工作者。我的职业就是自由职业,从事学术写作。
我的工作范畴主要是以学术报告,学术文章以及翻译文献和学术演讲为主。诵读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前都没怎么接触过。
但我很认可他说的这一点: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好文章,能让你如虎添翼,在职场或体制内笑傲众生。
的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会说话的人有时真的会比那些工作认真,勤勤恳恳的人更吃香,机会也相对更多一些。一张“好嘴”,一双“好手”,不经意间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甚至打开一扇门,为你创造更多的机遇。
二,如何练嘴与手?
持之以恒,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再笨再蠢的人,只要张嘴读,敢于下手写,就不再笨与蠢。选中一本教材,比如康辉这60篇小短文,字字句句跟着读,反复听,再反复读。并利用注音,有选择性的纠正地方音和易出错的音,形成肌肉记忆,则水平迅速飙升矣
同时,对小短文进行拆解,重要字词成语挑择出来,重点记忆。修辞,句法,句式等重点揣摩,并仿写。整段文章拆了合,合了拆,如此,手便得到训练。是谓嘴手并用。练嘴练手。
说起普通话这个问题,刚开始听他分享前我是真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体会。直到前几个月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宣布了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我才意识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位不论学历、资质和学术成就都非常优秀的来自湖南的教授级前来参选,已入围前三,按说名额准有他一个了,结果遇上了一位普通话非常精准流利的外籍面试官。最终这位教授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愣是在他入围后又使之被迫出局,真是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
当一场面试,一个外国人的普通话水平比一个中国人说得更好更标准的时候,面子上是真的会有点说不过去。当然他也为此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是的,仅仅是普通话不够标准,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失之交臂,开完会不少人都为此而感到唏嘘不已,直呼太过可惜!
可这就是比赛,很现实也很残酷。无人有异议,都决定遵从这个最终结果。
三,双练应该持有的态度
你应该有敢于发出最垃圾声音和写出最垃圾文章的决心和勇气。万万不可张嘴就想达到康辉的水平,下笔就想超越莫言的野心。也就是说,不求完美,只求去做。一篇文章,你反复诵读出来,一个主题,你能胡写八写搞出来二三千字,你就是优秀的。至于效果和内容,暂且抛到一边,先培养敢于张嘴敢于下笔的能力。
从目前来看,本小队都敢于张嘴,但却怯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这顾虑那担忧,甚或光想写出阅读量高,博得喝采的文章。这是最有害的想法。绝大部分人正是如此,才虎头蛇尾放弃写文,实属遗憾。因此,我建议大家,只管写,哪怕写得狗屁不通,也不要紧,只要写出来,就是优秀,就是可造之才。
起初我更文的态度就是我想写什么写什么,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怎么开心我就怎么写,因为这就是我工作之余一个放松心情,可以分享的地方。
后来大瓜来指点,他说你还继续写,写写吃喝,写写旅游,写写美食,通通都可以写。但我有个要求,字数从今天开始增加,一千字起步。还有,你不是开始已经诵读了吗?我要求你一周写一篇读后感,深度思考,你写完我会看!
啊?我自由自在惯了,我还真不想写啊!但我又不想看他白眼,那我就硬着头皮去写吧,就这样我也开始步入了长文大军。索性给自己的要求也调整一下,不管写什么,字数就是1k+,反正都是玩儿,换个玩儿法哪怕凑字数也行。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心理,大瓜你只要求字数,又没要求我文字质量。他自己不都说了嘛,“只管写,哪怕写得狗屁不通”🤣
四,怎样搜集素材去写?
素材太多了。身边人与事,一草一木,一碗一碟,一饭一菜,皆可入文。并不需要多高的立意。同时要善于思考,敢于胡想。拿我近三天更文来说,我在学唱祁隆《阿爸阿妈》这首歌时,耳边又回想起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陶笛声,蓦然一主题闪现出来:阿爸阿妈所在的地方,就是故乡。故乡的原风景,就是阿爸和阿妈。
在解读《道德经》第31章时,又联想到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惨烈的战争,更加佐证了老子反战思想的正确和伟大。而二次世界大战的统计数据,及爱因斯坦关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预言,从而得出结论:对待战争,恬淡为上,非不得已,不能使用。
在今天的更文,实际上是再诵读《白杨礼赞》时产生的灵感
茅盾仅写了白杨树的形,但未涉及它的声音
因此,对其进行发掘,原来,白杨树叶从展开到死亡落地,一直哗啦啦,这不是一生在歌唱么?我们应该学习它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因此,一个主题产生,一篇更文OK了
我所以这样联系实际讲,就是说,只要善于发现,敢于胡思乱想,日更的坚持,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当时大瓜老师随意举了个例子。给我们分享了一下他是如何拓展文字,又是如何拓展思维的。就这样,我照猫画虎得跟着学,谈不上学的多好,至少我学会了这种多维的思考方式。
并且在坚持这样思考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思考的维度一下被打开了,这算是一种意外惊喜吧,从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现在竟也可以独立思考灵活运用了。
五,贵在坚持。贵在咬牙去干,贵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诵读,规定的动作必须做完。但凡主题确立,死缠活干,哪怕写最垃圾文章,也要行文成篇
不耍嘴,不气馁。如此,日日精进,嘴利手爽,还愁自己不优秀么?
以上是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体会,小伙伴们有什么干货,也亮亮让本瓜尝尝哈
Athena,是长期主义者。所以对于最后这一条我是再认同不过了。不管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你又在做什么,只要长期已久的持续去做这件事情,进步和成功都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就这样我从一个朗读小小白,在105天前大瓜的指点下开启了我的每日朗读计划,从开始到现在每天朋友圈打卡,打算一直到他给出了建议180天。那么说180天就是180天,关乎个人成长和个人进步的问题,我从不讨价还价。那就180天以后,再做其它打算。
说起大瓜,起初他算不上是我的老师,我也不那么留意他。毕竟,简书上人那么多,人来又人往,今天见,明天可能就再也不见了。所以和他除了每日互动也不算有太多交集,起初他还有点小瞧我呢,觉得我整天更文跟玩儿似的,不那么有水平,这么更文也行?
直到他发现我每天都在日更,每天都在早起,直到我开始仔细阅读他的文章,开始认真学习和复盘他群内的干货分享。我才发现他真是块和氏璧,看起来并不张扬,但随着时间,不断地去深挖,就越能看到他身上的价值,源源不断的价值......